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不当铁娘子 吴仪对美柔制刚

香港经济日报 余木2007-05-18国情知闻 不当铁娘子 吴仪对美柔制刚

  从当年公开拥抱已故的前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到新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论述双赢中美贸易,在在使人惊讶,为甚麽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对美事务上尽是柔性的一面?

美报章撰文 论中美贸易双赢

  下周二,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便在华盛顿举行,就在昨天,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的吴仪,以副总理身份在美国着名财经报章《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美贸易双赢」(The Win-win of China-US Trade)的署名文章。

  尽管吴仪向来作风硬朗,但她撰文时并没有以严厉的言词向美国提出警告,反而针对美国一般民众关注的经济问题,提出中方的看法,并以详尽的数据进行软销。

  为着加强美国民众对中方观点的信服力,吴仪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一些敏感课题上,几乎是完全采用美国机构的数据或研究所得。例如,在谈到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货品输往美国对当地消费者的得益时,便引述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估计,美国零售商因而增加400万至800万个职位,美国消费者则因此而节省大量金钱;过去10年高逾6,000亿美元,仅是2004年便有1,000亿美元。

  针对美国民众最关注的就业问题,吴仪进一步动之以「理」。她引述去年美中商业委员会一份报告指称,虽然美国对华贸易和投资促使该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但在金融、批发代理和服务等行业的职位却显着增加。美国就业数据显示,1996至2005年,制造业失去300万个职位,惟同期服务业却缔造1,500万个新职位。

战略对话前 美对华指控不绝

  吴仪更动之以「利」。根据已制定「十一·五」规划(2006至2010年),中国将积极推动内部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其中包括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进口,藉此促进贸易平衡,而美国作为科技的全球领导者,凭着竞争优势将可有更大得益,从而减少对华贸易逆差。

  由於移民国家的文化特点,美国人的性格,很多时都是妄自尊大,思维简单直接,受软不受硬,故此,吴仪在处理对美事务上暂弃铁娘子本色,发挥柔性的一面,讲理由、讲利益的策略可算是对头的。

  观乎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夕,近期从布殊政府到国会,都如狼似虎的对中国指控,包括敏感的人民币滙率问题和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吴仪的以柔制刚能否奏效呢?
===========================================================
明报 秦胜2007-05-18中国评论 采购行动难平息中美贸易纠纷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於下周二赴美,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由於美国近期不断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发难,以谈判高手、调解经济纠纷出名的吴仪,能否如去年4 月访美时那样在美国刮起一股旋风,同时缓解因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在美国内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令人关注。

为了配合即将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增强吴仪在与美国对手打交道时的谈判筹码,中国企业近日赴美采购频密。继上周在旧金山签署价值43.2 亿美元的采购及投资大单後,本周又买下了逾20 亿美元的美国大豆。这些天,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团」正穿梭在美国23 个州的24 个城市。有消息人士称,至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式开始前,促进团将采购近160 亿美元的货品,手笔之大可媲美去年4 月吴仪本人在美国刮起的大采购旋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不讳言地表示,中方此举旨在扩大自美进口和对美投资。希望美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就对话的相关工作与中方加强协调,确保对话取得成果。

中方希望藉此对话营造良好氛围,问题在於,中方的大采购为什麽一定要选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之前才进行呢?如果中方能将这样的采购行动变成一种常态,而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某种政治需要,对美国人而言,可能更有说服力。

毫无疑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而且,中美之间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双方的共同利益亦不断增加,这就是为什麽今日的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导致双方走向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仅就中美贸易而言,还是中方得益较大,虽然中方的扩大内需、缩小贸易不平衡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鸿沟却一直是不见缩小,反见扩大,美国人对此不满意,要拿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众多议题做文章,也是可以理解之事。吴仪到美国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要想取得说服美国人的成果,并不能靠对话举行之前的这些采购行动。说到底,还是要让美国人相信,中国的庞大市场对美国产品而言无比重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