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菩提明镜 对谢长廷听言观行

东方日报 柳三禅2007-05-19菩提明镜 对谢长廷听言观行

谢长廷跑出,国台办发言人在最近一次记者会上,继续批判陈水扁善变的言行,但对谢长廷则没有评论。这至少将谢长廷与陈水扁作出区隔,北京有必要给谢一个「听言观行」的机会。

在谢长廷跑出之初,三禅就认为,谢长廷有可能调整陈水扁的两岸政策,以争取更多的中间选民,使到马英九处於无牌可打的境地。果然,谢长廷在与陈水扁会面後,达成共识:确定两岸可进行任何务实开放和接触大原则。显然,北京不会相信陈水扁。半年前,当大陆客观光、客运包机及定期货运包机常态化等议题正在协商中,也是陈水扁突然高喊「四要一没有」,提高了台独的声调,一下子就让两岸协商中议题全部搁置。至於奥运圣火,明明事先协商得好好的路线,他一夜之间说变就变了。

不过,这次陈水扁的变,是在谢长廷的压力下的变。谢长廷相信温和的两岸路线,是他胜选的保证。还可以相信,谢长廷与陈水扁会有交易,即谢长廷胜选後保陈水扁的「安全」。

事实上,谢长廷的基本盘,还是「深绿」。他在竞选时,不得违背台独路线。如果他胜选,也不可能大幅改变民进党的路线。但是,要看到台湾岛内对改善两岸关系,有强大的民意压力,正是这种压力,迫使陈水扁任内在两岸交流上,做出李登辉政府不做的事情。总之,北京给谢长廷听言观行的机会,其实就是使自己在未来防止「急独」、主导两岸关系发展,掌握更多的空间。

文汇报 胡忠信2007-05-19 长扁相生相克

 苏贞昌无预警辞去「行政院长」,引发政坛震撼,也带动了「内阁」局部改组,张俊雄、邱义仁进驻行政院,说穿了就是把行政资源转化为选举机器,为延续民进党执政拚最後一口气,陈水扁意志贯穿其间,不甘跛鸭的陈水扁仍透过「义肢内阁」进行「割喉割到断」,为卸任後的身家性命创造有利条件。

长扁既联合又斗争

 谢长廷与陈水扁长期不和,「长扁情结」既生瑜、何生亮,是从台北市长党内初选结怨迄今,陈水扁「中立但又偏一边」的支持苏贞昌,谢长廷仍以其谋略、能耐在逆境中胜出,长扁两人又站在相同的制高点,既联合又斗争,既相生又相克。双方都互相需要对方,但都有挥之不去的心理深层因素,哪怕有媒体不断在外分化、恐吓,但长扁的共同利益此时此刻毕竟超过个人恩怨情仇,双方公开撕破脸的机会微乎其微,大敌马英九在前,先共同对付国民党再说。

 苏贞昌在党内败选以後,还放出在「行政院」再撑一年的讯息,但数日後旋即宣布请辞,验证了意大利谚语:「成功有一百个父母,失败就成为孤儿。」场子已经是谢长廷的天下,非让出舞台不可,行政大权仍在陈水扁手里,夹在储君与国王之间,苏贞昌成为端洗脚水侍奉公婆的小媳妇,进退应对动辄得咎,性格刚烈的苏贞昌请辞走人也就一点都不意外。

 张俊雄是战後唯一的「回锅」「行政院长」,个性温和圆融无主见,只是权力的侍从奴仆而已,「好用」正是他再度出任阁揆的唯一因素,「行政院长」彻底成为陈水扁意志的执行官,「行政院」成为「总统府」忠孝东路一段办公室。邱义仁是民进党首席谋士兼杀手,对外进行「烽火外交」,对内进行「割喉选举」,在他的世界观里,尽是血腥与无情,只有胜选与权力,邱义仁由新潮流大老成为自我调侃的「保皇派」,正是执行陈水扁的选举策略。

陈水扁的两手策略

 陈水扁深知二○○八年大选是「五十加一」的选举,也就是中间选民的板块移动才是关键,台湾大约有40%中间选民没有强烈的政党或个人认同,陈水扁就是采取两手策略:

 一、对泛绿选民喊出「延续本土政权」,用「制宪」、正名、去蒋、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台湾名义加入国际组织为主流诉求,巩固铁板一块的民进党选民。

 二、对中间选民、浅蓝选民提出两岸突破政策,在宣布张俊雄为「行政院长」的记者会上,陈水扁又提出大陆观光客来台、两岸货运包机直航、奥运圣火来台再协商的三大议题。陈水扁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假戏」或「假戏真做」也好,是有其切割中间选民的作用,如果未来一年真的落实上述诉求,国民党无招架之力,根本不用选了,必然造成中间选民的「雪崩效应」。

 运用行政机器进行「政治绑桩」、「政策买票」,不惜一切改变两岸政策,正是「胜选是最高道德」的选举挂帅思维。陈水扁就是做球给谢长廷,送上一大堆人情,最後是要得到谢长廷的回报与承诺,要谢长廷当选「总统」以後,予陈水扁与家人特赦。

谢长廷宁愿与扁保持距离

 谢长廷当然心知肚明,但谢系人马并未进入张俊雄内阁,指标人物卓荣泰、李应元都拒绝入阁,谢长廷甚至向陈水扁喊话,有重大政策要事先告知,甚至主张「总统」不宜进入竞选团队。谢长廷并不完全领陈水扁的情,如果双方太过「麻吉」,陈水扁就是太上皇下指导棋,陈水扁的执政包袱就成为负担,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长」参与党内初选就是前车之监。谢长廷宁愿保持若即若离,才有回旋空间,毕竟陈水扁性格变幻不定,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谢长廷的最大痛脚是有案在身,高捷案被列为被告,政治献金案的检察官报告又被《壹周刊》爆料,目前特侦组已在分案调查,如果谢长廷被起诉,依据民进党党章立即失去参选「总统」资格,检察总长陈聪明的拍板定案成为关键,陈水扁又成为扣板机与否的关键人物,谢长廷的政治命运,非常反讽地又掌握在陈水扁手中。

马英九总不能未战先溃

 面对上述重大的政局变动,令人不解的是马英九毫无任何反应,他仍然如偶像剧明星般做他的裴勇俊,进行十天的单车之旅,马英九缺乏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与危机控管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国民党失去政权已七年,士气早已涣散,选举机器已生毺,马英九成为最後一个希望,偏偏马英九又自我膨胀,「马英九大於国民党」,不堪用的国民党弃置一旁,马英九一肩挑,但又缺乏正确的政治解读能力,当然无法提出因应对策,能打仗的「立委」也就不能进入竞选团队,谢马的形势对比已预示了选战能量。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说:「当选就要停止竞选。」选举与治国是两回事,李登辉批评陈水扁只会选举而不会治台,马英九太迷信自己的媒体魅力,流连於「超级自恋」,恐怕连选举力都备受质疑。如同「父子骑驴」故事,马英九骑了五天单车,引来党内高层质疑、媒体批评不断,但基於「运动家精神」,马英九又不能半途而废,类似的困境若一再重演,国民党的胜选有乐观理由吗?民进党治台已无方,但马英九总不能连选举都未战先溃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