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4日星期五

林夕的赤子三叠 [转]

http://v37927.spaces.live.com/blog/cns!A2DBFB2C89CEAD31!172.entry

卢梭写大作《爱弥儿》时,曾把私生儿投入到孤儿院寄养, 坦言没有能力养育。哲人的脑袋果真不一样, 对家庭生活的残酷也能如此坦率,甘于赤裸裸地剥开摊给你看。触目惊心之余,再回头审视现实里亲情的 真实面目,不禁惊诧其与甜美生活的印记离行离嚹。

一直以来对直抒母爱的歌都有些过敏。左一句念亲恩,右一句真的爱你。字句无不着意至极尽,看的人消化器官反应直反应。还要同声庆贺,还要 高声赞颂,仿佛这般如歌如泣就唱尽了人间真情。感觉就象看励志片一样,歌词中英雄主义的渲染铺排让人眩晕。一颗心要去包容两个人的世界那么容易吗? 感情都不免要苦中作乐,亲情更不是化学方程式可以配方出来的。

Shall we talk?!

在给陈辉杨的CD文案里, 林夕写道, “对至亲像朋友,对朋友像恋人,对恋人像至亲”。看落好像是说成长了豁达了, 内里却慨叹我们的情感被生活扭曲了好多。越长越大,至亲也越来越老, 彼此也越来越客气了, 越来越疏远了。记得哥哥张国荣有次在访问中谈及母亲搬来与其同住, “妈妈去厕所都问我可不可以借洗手间。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死穴,一个暗结”。这暗结在他心里拧得好苦, 直到最终都没解开。

林夕自述当时写只因自觉对妈妈是在太差了。于是乎从与父母的斗气史追忆起, "孩童只盼望欢乐/大人只知道寄望"。 就这样长大了, 自我意识长成了。开始沉迷打转于自己的小天地里, 仿佛音乐影像,或是情人的手仔可以将我们搭救出来, 亲子关系也沦落到螳螂大战蟋蟀般。有时候会借口公司工作繁重, 但心底里都很明了, 一个人的探戈实在无趣至极。

"Shall we talk/Shall we talk/就算牙关开始打震/别说谎"。设问又自答, 林夕其实很想和母亲talk的。沉默是打不开情感困局的, 还记得上次和父母交心的情形吗? 难道要等到"听得见叶儿声声降", 等到看到自己孩儿啼哭的时候, 才记起生命轮回, 轮到我们被追问了? 现代人的失语症,渴望沟通却又制造隔膜的失衡心态在林夕笔下入木三分。 在歌中"喝汤"出现了三次。汤是南粤饮食文化的瑰宝,"返屋企饮汤"被认为是很高级的享受, 把之喻作为亲子关系的冷暖表, 可谓独具匠心。

有时候很恨林夕的狠毒,活活地将那些字从我们心底里抠出来的。在一次访谈中, 林夕被问及是否会和妈妈多联系些,“希望啦,你知道人好衰的,对亲人的耐性是差过对朋友的”。真是抵死,这样的秘密都给你兜出来了。

Shall We Talk

曲/陈辉阳 词/林夕 唱/陈奕迅

明月光 为何又照地堂
宁愿在公园躲藏 不想喝汤
任由目光 留在漫画一角
为何望母亲一眼就如罚留堂

孩童只盼望欢乐 大人只知道寄望
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体恤对方
大门外有蟋蟀 回响却如同幻觉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当重新手拖手去上学堂

*陪我讲 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
谁怕讲 谁会可悲得过孤独探戈
难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讳赤裸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谁怕暴露更多 (你别怕我)

屏幕发光 无论什幺都看
情人在分手边缘只敢喝汤
若沉默似金 还谈什幺恋爱
宁愿在发声机器面前笑着忙

成人只寄望收获 情人只听见承诺
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珍惜对方
螳螂面对蟋蟀 回响也如同幻觉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算牙关开始打震 别说谎

*陪我讲 陪我亲身正视眼泪谁跌得多
无法讲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触摸
铃声 可以宁静 难过 却避不过
如果沉默太沉重 别要轻轻带过

明月光 为何未照地堂
孩儿在公司很忙 不需喝汤
Shall we talk 斜阳白赶一趟
沉默令我听得见叶儿声声降

赤子

"远远近近里/城市高高低低间/沿路断断折折那有终站"。初次听<赤子>, 有如惊闻杜鹃啼血, 苍冷之风穿心而过, 半晌不能言。此词作于罗大佑的音乐工厂时期, 收录在<皇后大道中>合辑中。九十年代初,香港处于
回归前的混沌时期,家国梦,末日情, 纠缠难了,<赤子>有着别样的情意结。

词 里叠字的运用相当醒目, "笑笑喊喊里/情绪仿仿佛佛间/谁愿永永远远变得短暂"。不仅挈合曲中延绵的韵调, 更丝缠柳绕, 抑郁难舒, 写尽疏离之愁, 恍惚之境,有易安之风。林夕以母亲立言, 为稚子远离而歌, 其怜也哀, 其情也深, 听得人抠心得紧。"世界太冷了/谁会伸出一双手/围住你再营造暖流", 与其说是母亲的表白,不如说是儿子的自问。相离渐多, 童稚渐少, 也许彼此无力相通, 也许彼此渐行渐远, 但永远割不断如丝痴情。

林夕词风向来细腻感性,字句华美,常常雕琢地玲珑通透,时而有过于 乖巧之嫌。而在与罗大佑合作时期, 却彰显大气, 词作每每荡气回肠。更为难得的是, 此歌唱作皆为绝品。叶德娴沙哑沉实的嗓音和色士风的蓝调相辉映, 沧桑中若有所失。有听闻此歌的一野古, 话说叶德娴当年封咪不唱, 罗大佑只得以交流的名义骗她试音,而且把试音板就这么弄出街了, 此经典作才得以见天日。

赤子

词/林夕 曲/罗大佑 唱/叶德娴

远远近近里 城市高高低低间 沿路断断折折那有终站 
跌跌碰碰里 投进声声色色间 谁伴你看长夜变蓝      
笑笑喊喊里 情绪仿仿佛佛间 谁愿永永远远变得短暂
冷冷暖暖里 情意亲亲疏疏间 人大了要长聚更难     
一生人只一个 血脉跳得那样近 而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
一生能有几个 爱护你的也是人 正是为了深爱便遗憾     
你我似醉了 无法清清楚楚讲 同属你你我我爱的感受
世界太冷了 谁会伸出一双手 围住你再营造暖流      
说说笑笑里 曾觉得欢欢喜喜 谁料老了变了另有天地
世界太阔了 由你出生当天起 童稚已每年渐远离 

母亲

相 聚是缘,于情人间大抵是不错的。子女与父母,却更象是债,总是拖欠不还的。偶然之间大家走在一起,虽是命里注定,于子女却是没有选择的。于是起先还会两情 相悦, 待时月磨掉了你的稚气, 磨白了她的鬓发, 你会发觉一路荆棘的纠缠难忍, 总想要他们还自己个自由。待到展翅高飞时,却惊诧血脉间流动的竟然是他们的心跳声。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末了才发觉作文里洋洋洒洒的爱还未曾琢磨 得清楚。

林夕词量冠绝港岛,其中大多为情词。这首林夕笔下的母亲赞歌, 首先是首生命恋曲。把孩童的出生和父母的情欲结合, 大胆辛辣又别有新意。"你爱我竟似我苦恋那些经过/大概坚贞的感情永远就似拔河", 母爱被拟化为竞赛,我们怎样用力, 始终都被彼此牵引。妙手偶得的意象, 让人叹绝不已。

"但看吧母亲/我是平凡的众生/没理由母亲/爱情都不可这样真"。在<母 亲> 里以爱情比拟亲情,怕也只是林夕这等魔方脑袋才琢磨得过来的。林夕一贯知世如梦, 尝爱如戏, 难得会如此掏心掏肺。而<母亲>象是<赤子>的回应, 角色置换,又或是词人的心声自述,两心合一,从来未曾远离。

林夕在一CD的文案中曾写道, "究竟写了那么多的情歌,究竟是写给自己的,还是歌手的,而听众想听的,究竟是谁的爱情?"。这一自问问得我心惊胆跳的, 我的情怎么给素昧平生的你给挑了出来。怕怕。


母亲

唱/黄耀明 词/林夕 曲/罗大佑

似费了一世纪的心血的中午 
在你喘息中等我啼哭声是多辛苦
茫茫情海终于涌出我身体发肤 
无从挑选中不讲条件的照顾 
 
上课作文里母亲的爱早写过 
但你仓促的皱纹我却未摸清楚 
从前怀中躯体今天隔开得更疏 
仍然年青的亲心竟时刻感染我 

但看吧母亲 我是平凡的众生 
没理由母亲 爱情都不可这样真

你爱我竟似我苦恋那些经过  
大概坚贞的感情永远就似拔河 
然而如不开心不想你知得太多 
假使出生不能开心何必有我  

上课作文里母亲的爱可写过  
但你沧桑的皱纹永远没法还原 
从前怀中躯体今天隔开得更疏 
沧桑的双手仍可包容这一个我 
仿佛总可返回当初怀中温暖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