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 岑逸飞2007-05-19方寸之间 吃得人道
中国古代最为人熟知的美食家,相信是苏东坡,其次便是清代才子袁枚,因为他写了一本《随园食单》,成为烹饪饮食典藏。此书写得满纸生香,令人见食单而垂涎,而且他在写美食之余,常让人浮想联翩,尤为难得是兼有食德,例如反对炭烧活鹅掌,认为是君子不为。这种具有人道主义的美食家,我想起了李渔。这个在清代大名鼎鼎的戏剧理论家,较少为人知的是,他同时是个了不起的美食家。
他要求吃得人道,反对生吞猴脑、活吃幼鼠。然而他又不像佛教徒那样不杀生,而是要杀得合情合理,不应为一嘴之贪,伤天害理,射杀飞禽走兽,认为这是「虐生」。他说家畜肥美,已够人享受,不必再去吃野味了。可以推断,这种人道主义美食家,为减少血腥感觉,喜吃凉血多於热血动物,然而他天生仁厚,即使吃生猛海鲜也感内疚,惟独大闸蟹他就可以大嚼特嚼,理由是此物横行霸道。这自然是歪论,为他的馋嘴找借口。其实吃得人道,莫如吃素。现时台湾便流行所谓「人道素菜」。
人们吃素有各种不同目的,有的因为信佛,也有的为了健康。而素食之中,以蔬菜最为多姿多采。李渔便以美食家角度谈蔬菜,与一般素食理论者不同,因为他是从味蕾感觉指出蔬食比肉食好味得多:「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又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一个「鲜」字,又呼应了孔子说的「不时不食」,吃蔬菜也要吃当季和新鲜的才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