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星期四

壹周刊 蔡澜2007-05-17壹乐也 《米芝莲指南》

壹周刊 蔡澜2007-05-17壹乐也 《米芝莲指南》

在书店里一逛,旅游部门的架上有无数的介绍饮食书籍,哪一本值得相信呢?多数是太过热心,又没有吃的经验的人所写,看了反而浪费时间和肚子的空间。

在欧洲旅行,最好的还是《米芝莲指南》,读者可以反对它的观点,但从来没有人骂过它不公平。

在一九○○年出版第一本时,只有四百页,是本袋装书,主要是送给读者,说明旅馆和修理汽车的地点,那个年代的车子很易坏,找修理工人比找大厨还要重要。书中大部分是汽车广告,出版人米芝莲兄弟当然也藉此书推销他们的轮胎。

到了一九二○年,汽车的功能已经可靠起来,食物的需求则是永恒的,出版商作了三个决定:第一,介绍和推荐餐厅;第二,这本书再不是免费赠送,要在书店里才买得到;第三,它再也不接受广告,以示公正。

谈论食物,占了法国人生活的一大部分。当然,他们想知道,比较起来,哪一间最好?这已经不是在哪里可以找到餐厅,而是去哪一家吃较好的年代,所以米芝莲评级的星星制度,由此产生。

有了星,等於是在奥运拿了金牌,或在奥斯卡得到金像奖那麽重要,时常是世界的大新闻,今年看到的是第一位女厨得星。以往失去了一颗星,有些大厨会自杀。

可想而知,一本这麽受欢迎的书,要是腾出版位,有多少餐厅会来登广告。附带的,是酒、是厨具、是医治消化不良的药物、是如何减肥的秘方,这笔资金是计算不完的,利润可以变成天文数字。

在一个充满贪污和人情债的社会中,没有什麽值得信赖,但是法国人从来没有怀疑过《米芝莲指南》的判断,这全靠他们不接受广告的力量。

那麽,星星是用什麽方法评级的呢?《A YEAR IN PROVENCE》、《A GOOD YEAR》、《CHASING CEZANNE》等名着的英国作家彼得·梅益(PETER MEYLE)在他最新的一本叫《法国课FRENCH LESSONS》中有仔细的描写。

好奇心令到他去了《米芝莲指南》的办公室,是在巴黎的AVENUE DE BRETEUIL街上,一间不起眼的建筑物里面,一个很有礼貌,但是木无表情的公关经理接见了他。梅益要求与其中一个评审员吃个中餐或晚餐,都被拒绝了,当然吃早餐的事更不会发生。

公关经理解释:「做评审员不是业余性质的,他们是一群长期服务的受薪人士,至少有十年以上的饮食业经验,做过旅馆和餐饮的会被优先考虑。进入公司後,他们要经过两年时间的训练,才能上路去试各家餐馆。」

「一个月要吃多少家餐厅呢?」

「一上路,每天要去两家餐厅,星期天也不准休息。一家餐厅不会去两次。两个星期之後,他们就要回到总公司写报告。评审员不会被派到同一个乡镇,有时他们一年之中需要走上两万哩路,每一家有星的餐厅一年之中,会有六个不同的评审员到访,重新估值。」

「那你们到底有多少个评审员呢?」

「足够。」经理冷冷地回答。

「当一个评审员,最重要的条件是什麽?」

「守秘密,守秘密,守秘密。他们绝对不可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能当自己是一个普通顾客,他们的衣着也不能太显眼,态度也不可太嚣张。我们要求的,是一个像普通老百姓的人。」

「还有呢?」

「还有他们一定要身体健康,也要有吃出食物真假的能力。他们还要注意到侍者的服务,有些侍者的指甲有点脏,这不致於会扣星,但至少是记了黑点,让下一个去视察的评审员参考。」

彼得·梅益一边感叹,一边走出这家办公室时,还一直在想:「那麽他们会把自己的职业告诉他们的丈夫或太太吗?」

《米芝莲》这本书,发展到二○○○年时,已经印了八十八万二百五十四本。一上街已成为全国最畅销的书,一共有一千七百页,记录了五千家旅馆和四千家餐厅的资料,不能说不够详尽和不厉害。至今,加入了美国版,年销三千万本。

後遗症还是有的,那些餐厅一得到了星,即刻大肆装修,变成富丽堂皇,客人去了,认为账单上的钱,不知有多少花在这方面。餐厅主人也只有耸耸肩说:「没办法不这麽做,客人来到有星的餐厅,总希望它不是破破烂烂的呀!当上一个有星的厨子是不容易的,他们是半个将领,半个艺术家,半个外交大使。」

比起《米芝莲指南》的评审员,我们这些所谓的食评家,实在感到万分的羞耻。最不要脸的是到了餐厅後呼呼喝喝,吃饭不给钱;一遇到食肆要收费,即刻给予劣评。他们要享受特别的招呼,时常下命令叫大厨出来见面,分享他们烹调的心得。知道了一些秘诀之後,占为己有,在文章上说我早就吃出加了陈皮等等评语。

不过,当《米芝莲指南》的评审员,是倒了八辈子楣的事。那份试菜的工作一做,什麽美食完全变成了枯燥流水作业,一定失去味觉;像当色情版的记者一样,遇到任何漂亮的女人,都不起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