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压力之下的音乐工业:五种替代的商业模式

【From Read/WriteWeb】
【译者注:对于音乐工业来说,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比电影工业还要惨,不论如何,电影的下载比音乐要困难很多,而且还有质量的问题,而一首歌一般则是五分钟到十分钟,最大也就是10M左右,通过邮箱就可以任意扩散了,所以音乐工业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数字生活网络博客last100已经追踪报道了音乐工业在过去这几周以来的动荡。首先是Radiohead通过他们的网站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而没有采用其他任何形式(我得到了这张专辑,确实非常让人感到惊喜);然后Nine Inch Nails(该乐队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宣布不再续签录音契约,取消代理人;最后是麦当娜被报道说近期将离开华纳兄弟,而即将与Live Nation公司签署一份价值12亿的合约。

last100跟踪报道了所有的这些新闻,其主编Steve O'Hear今天发表了一份《音乐工业何去何从》的文章,艺人们正在尝试新的体验,而录音公司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Steve写道:

录音工业面临灭顶之灾,大的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根据IFPI最近的数据指出,“物质的”音乐在2006年的销量已经下降了11%,达到17.5Billion,由于盗版的原因——盗版是指CD拷贝或者是互联网下载,IFPI指出,音乐的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下降。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有预兆的,2003年,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Napster软件,通过iTunes音乐商店的形式,试图给音乐工业一条生路。乔布斯说,人们其实并不像窃取音乐,如果足够便宜和方便的话,付费下载是完全可行的,而那些非法下载的用户,大部分都可以转化为合法的付费下载用户。结果是,乔布斯不采取整张专辑全部出售的方式,而是拆分为一首首的音乐单独下载,而且,价格是统一的99美分,无论是新上榜的音乐,还是排行榜的Top40,甚至是更老的、不为人所知的歌曲,都是统一的价钱。对此,大部分厂商并不同意,并且希望反悔。
回到2007年,尽管付费下载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却无法弥补CD销量的减少,乔布斯自己也承认,平均一部iPod上面只有3%的音乐是从iTunes音乐商店购买的,而iPod在2006年的销量则几乎占了苹果公司利润的一半,这对音乐公司来说,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
Instead of recognizing that the record industry’s aging business model, even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Jobs, is a broken one and in desperate need of a fix, the response has largely been litigation coupl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DRM, designed to enforce copy protection, which, ultimately, just inconveniences paying customers.
如果说iTunes模式已经宣告失败,而普通的音乐运作模式又难以为继的话,音乐工业应该如何前进?下面是音乐销售方面的五种替代模型,其中的一些已经被艺人、企业家试验中。

下面是这五种模式:
免费
既然音乐通过非法的文件共享、大容量MP3生产商的预拷贝已经变得无所不在,那为什么干脆不免费呢?当然,免费并不是说一点钱都不赚,相反地,音乐的免费发行可以刺激一些周边的产品,如门票或者是相关产品的销量。
Jamendo
Jamendo是一个基于Creative Commons协议框架之下的帮助艺人们免费推广他们的音乐的网络服务,其音乐共享主要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比如像BT或者是电驴这种方式。Jamendo允许网友们向他们喜欢的艺人进行捐款,同时也允许他们对音乐进行评论和评分。另外,Jamendo也提供了一个广告盈利模式,帮助艺人们建立网上商店。
Prince
Prince近期的音乐主要是免费的,或者更准确的来说,是有一家英国的报纸来完成的,而至于这家报纸给了Prince多少钱,我们则不得而知但是Prince坚称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他的音乐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而且也是为了他的英国之行做宣传。近期的报道指出,Prince的演出门票一旦推出即告售罄。不过,这对音乐公司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Sony BMG英国分公司已经终止了和Prince的合作,并且拒绝向英国的商店提供Prince的专辑。Retail Store HMV的执行官Simon Fox则说免费发行的做法是“疯狂的”。
SpiralFog
SpiralFog网站上个月发布之后,允许用户免费下载,但是必须要点击广告(看我们的完整报道),该服务要求用户必须登录到服务器,而且在30天之内必须要点击一次广告,否则,下载功能就是屏蔽的。SpiralFog和音乐厂商之间有一个利润分成的协议,目前已经有800,000首歌和3500首MTV。

想付多少就付多少
Radiohead
和免费模式类似,上个月Radiohead发布了自己的新专辑之后,采取了“想付多少就付多少”的模式,在Rainbow网站,用户自愿给出价格,然后进行下载,即使一分钱不给,仍然可以照下不误。
Jane Siberry
艺人Jane Siberry采取了和Radiohead非常类似的做法,只不过,在这里用户可以先下载音乐然后听,如果觉得听的满意的话,才来进行付费。
Magnatune
Magnatune是另外一个线上音乐服务,同样采取的是“想付多少就付多少”的模式,每一张专辑都有一个最低价,乐迷自己决定在这个价格上再多少钱。在一封邮件里,我询问了Magnatune的创建者John Buckman,关于乐迷、艺人和唱片公司对“想付多少就付多少”这种模式的反应。

刚开始到Magnatune的用户,看到我们的“我们并不邪恶”的Slogan之后一般都会心存疑惑,对‘你想付多少就付多少’这种模式非常疑惑,但一旦点击了购买按钮之后,他们都会感觉到非常震惊和欣慰,与传统的销售方式完全不同,他们才真正的相信这种模式。
唱片公司认为这是疯狂的做法。
对于艺人来说,在和Magnatune签约之前一般觉得这种方式并不是个好主意,然而他们会发现这种方式实际上比8美圆(平均8.21美圆)一张唱片的方式要赚得多的,而且对于他们的粉丝来说,可以多给多少钱的方式来正面的、强烈的表达他们的好恶(有时候甚至给的更多)。
Buckman说,即使他们只付最低的5美圆,他们总共也会消费的更多,一般一次性多买几张专辑。

根据名气付款
AmieStreet
AmieStreet,是最近Amzon最近投资的一个公司,是一个将艺人和粉丝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的社交类市场,该网站开创了一种“根据名气付款”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透明的市场来决定音乐的价值。在这里,音乐一开始是免费的,然后,越多人来下载,音乐的价格就越增长,直到峰值98美分。这和iTunes有着鲜明的对比,iTunes不论音乐流行与否,都是一个价格——99美分,这就使主流的唱片商难以接受。

捐赠
Rick Rubin,传奇的音乐制作人,最近在纽约时报的访谈中提到,捐赠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
你只要,比如说,每个月支付19.95美圆,你喜欢的音乐就可以在所有你希望的地方存在,比如说,你的车里、手提电话、电脑、电视,无处不在。到那个时候,iPod就会被废弃,你可以有一个类似随身听一样的东西,在家里就可以接到音响上。你可能会说,今天……,我想听Simon和Garfunkel,于是,那个音乐就有了。可以有大众版、演唱会版、私人版等艺人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版本。一旦这个模型成熟,音乐的市场将会是现在的10倍。
然而,不论Rubin这么说,这种方式还没办法被大众所接受,而且也还不清楚大众是否希望像这样“租”音乐。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互联网接入还没有办法做到无所不在,如果所有的音乐可以随时获取的话,或者永久的占用这些音乐变得就不那么重要。(那个时候,“租”音乐就变得比较现实了)

音乐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