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相轻”或者应该改为“经济学家相轻”了
最近看到张维迎教授又被扯进是非 了,因为邹恒甫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开除的事情,又引起了教授和院校之间的互相不满,之前是另外一位姓张的教授和另外一所院校的院长起了冲突,被开除后将对院校的所有不满以博客的形式在网上公布出来,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孤陋寡闻,经济学家不知道几个,在网上搜索邹恒甫的简历,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牛人,而且不是一般牛,是非常牛,牛到非常牛的地步。如果通过Google搜索光华管理学院的话,搜到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欢迎邹恒甫教授来我院任教”的新闻。当然,现在这个网页已经被删除了,无法打开,如下图所示:据邹恒甫自己说,当初张维迎知道他肯到光华管理学院任教之后,曾经激动的睡不着觉。同时将写给教育部部长周济的一封信公开了,里面引用了大量和张维迎的私下邮件和谈话,力证张维迎是一个过河拆桥的小人。
都说自古文人相轻,其实现在文人没什么好相轻的了,文人相怜还差不多,现在相轻的基本上都是经济学家,如果看看不同经济学家的论调,感觉挺有意思:
- 张五常:我最懂中国经济,中国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还行,张维迎聊过一两次,好像对经济也懂点,我的朋友是哈佛的谁谁谁,某某论的开创者。为什么我没能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的十一个朋友都得了,可能是因为我太厉害了,所以拿不到;
- 邹恒甫:张维迎是九流经济学家,林毅夫算三五流;
- 丁学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
- 郎咸平:炮轰顾雏军,中国经济学界集体失语;
- 薛兆丰:中国除了张五常之外,没有经济学家;
- 张维迎:主流经济学家,和顾雏军不熟;
- ……
有没有发现,整个经济学界是不是挺有意思?是中国的经济学界这样,还是全世界的经济学界都这样呢?还有就是,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好像都是说我的好朋友获得诺贝尔奖的某某、师从美国的某某等,很有点“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的意思。
还有,在上面的截图中,邹恒甫的网页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页面是zhouhp.html,好像三个字中错了两个,是不是拼音应该补习一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