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07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自动识别暨RFID展览会与高峰论坛”的感想
今天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参观了与RFID有关的一个展会,本来想上午看一看就算了,但是上午听了一些讲座之后,下午留下来继续听了下午的报告,感觉还可以。
展会分成两个部分,最主要的是厂商的设备展览,集中了比较多的厂商,由于是自动识别,因此本应该RFID是这次展会的主角,但是仍然看到有将近一半的公司仅仅是做条形码的,基本上和射频标签产品没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市场上RFID的推广程度由于其价格的原因,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RFID的厂商主要以硬件为主,也有做软件的,比如门禁系统,就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在这次展会上看到了深圳普诺玛公司,这家公司是04年因为烟草的项目而关注过,似乎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
Intech公司(www.intech.cn)有基于条码的固定资产的应用和零售的应用,这家公司可以关注一下,但是在RFID方面没有任何介绍,应该是尚未涉及,值得一说的,是,其资产管理系统的介绍上有掌上电脑,这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用掌上电脑可以使资产的盘点变得更加方便一些;还有一家也是基于条码或者射频技术做资产管理的,但这方面的应用不多。
展会分成两个部分,最主要的是厂商的设备展览,集中了比较多的厂商,由于是自动识别,因此本应该RFID是这次展会的主角,但是仍然看到有将近一半的公司仅仅是做条形码的,基本上和射频标签产品没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市场上RFID的推广程度由于其价格的原因,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RFID的厂商主要以硬件为主,也有做软件的,比如门禁系统,就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在这次展会上看到了深圳普诺玛公司,这家公司是04年因为烟草的项目而关注过,似乎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
Intech公司(www.intech.cn)有基于条码的固定资产的应用和零售的应用,这家公司可以关注一下,但是在RFID方面没有任何介绍,应该是尚未涉及,值得一说的,是,其资产管理系统的介绍上有掌上电脑,这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应用,用掌上电脑可以使资产的盘点变得更加方便一些;还有一家也是基于条码或者射频技术做资产管理的,但这方面的应用不多。
产品的展会基本上都是语焉不详,很难让人清楚产品的确切的参数,有时候参展的厂商派出的代表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不一定能够将要说的事情讲清楚。在四楼举行的是所谓“RFID高峰论坛”,上午去的本来就有点晚,上去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在讲了,好像是一家香港公司的(Avery Dennison),将概念多一些,实例比较少;后面的一个是专程从台湾赶过来的,公司名字是“阿丹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演讲人是该公司RFID事业部的技术行销经理,对技术有比较深的理解,而且所选的题目就是实际正在运作的项目,讲的是一个做模具的公司,如何应用RFID技术,管理模具,做好定位和安全问题。原来觉得模具似乎不需要RFID的管理,因为一般都非常沉重,动不动几百斤或者上千斤,一般不会有人去偷,或者也不会找不到。基本上来说这个案例讲的挺不错,让人从概念、概念跳出来,用实际的例子来验证RFID的应用。台湾在RFID方面确实应用是有一定的案例的。
这次台湾人的讲解主要是以下几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下午的论坛是香港专题的RFID产业论坛,主要的来宾是香港科技园的相关人员,列举如下:
印象还不错,主要印象:
这次台湾人的讲解主要是以下几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上午的讲座完成后,跟他沟通了一下,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的大致的价格,他说从十万到五十万到百万都可以;二是在演讲的时候他提到如果资产上的标签被撕下的时候,标签会自动发出异常的信号,让服务器知道,从而进行校验,对这个比较感兴趣,问了一下大概的技术原理,没有说太清楚,但是这肯定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用户肯定会感兴趣,否则将标签撕下之后,服务器就会以为资产还在原地,其实早就被人家偷走了。
- 阿丹电子自己生产标签、读卡器,并且有一定的历史,产品有一定的可信赖度;
- 主动式(有源)的标签,其辐射反倒比无源的要低,而且距离远,据其介绍,有源的标签他们可以辐射到350米;
- 设备上的标签可以每十秒发送数据,服务器可以接收,并且可以根据房间的布局形成一个资产地图;
- 有源的设备需要电池(可能因此标签没办法做小),一般的电池(干电池?)可以维持使用十年(下午的讲解似乎说不太可能);
- 其在东莞有展盟电子负责生产,在上海有贸易公司(阿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021 54891833);
- 有比较成熟的RFID项目实施经验;
- 超高频(UHF)的标签,433的最好(下午好像说2.4G的最好,可能跟具体的应用有关);
下午的论坛是香港专题的RFID产业论坛,主要的来宾是香港科技园的相关人员,列举如下:
- 谭伟豪:领队,简单介绍。(年轻,居然好像还是太平绅士,看不出,整个Team穿着最不整齐的就是这位);
- 许建南:香港科技园副总裁;
- 唐志鸿: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总监,博士;
- 孙国江:GS1 EPC协会总工程师;
- 最后一个是BISA公司的总经理,具体名字不记得。
印象还不错,主要印象:
- 香港科技园确实比较牛,是政府出资将近15亿美元打造的高科技孵化器(香港不叫这个名字);
- 非赢利机构,但是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比如一个小的只有几个人的公司,可以到科技园享用其低廉的租金和优惠政策,绝不限于此的就是科技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室和生产、测试等等全套的先进设备,包括各种硬件和各种软件,作为一个研究型的公司完全可以不用购置这些昂贵的设备,据说这是整个亚洲最好的。比如要制作研究IC设备,所有的生产设备都不需要购买,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进行生产、评测等等整个流程;
-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有技术限制,因此一些国内的公司可以到香港科技园利用这些高新设备,因此与国内的六个城市共同成立研发中心;
- 唐志鸿在讲解技术的时候提到学校上课与公众节目参与管理(School And Event);
- EPC不仅限于RFID标签和读卡器,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中间件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