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在烟草项目全面溃退
广东中烟ERP项目尘埃落定,最终是埃森哲搞定了广东中烟,项目报价6000万,据说是烟草行业2007年的最大单。金蝶报价1500万,仅是别人的1/4,但仍然出局,可见用户根本已经不再信任金蝶,恐怕就算出一块钱,也不会让金蝶再继续下去了,无独有偶,在网上查到金蝶在烟草行业的其他单位都全面溃退,可见国内的ERP企业仍然没有办法和国外的厂商竞争。
信心危机是一个大问题
我有幸在烟草行业呆过一段时间,对烟草行业的做事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个行业目前是不缺钱的,所以钱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业务系统必须要能够满足业务需要,这是最主要的,尤其是现在烟草的工商分离之后,卷烟工业实际上就是以企业的形式在运行的。名称由广东卷烟总厂——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广东中烟有限责任公司的变化可以看出企业在一步步的变化。广东卷烟工业算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企,员工的想法也是比较活跃和先进的,因此要求信息系统必须能够不断的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一点上,金蝶做的并不好,尤其是最初的时候,当工业公司整合四个厂的时候,由于金蝶K3系统的问题,产生了不少的冲突,有一些部门仅仅是由于K3的问题,而导致无法开单销售、无法向采购方供款,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某个部门的用户曾经这样表述过:“知道你们(信息化拜访小组,负责到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厂收集IT信息)要来,所以我不能只说坏话,要说一些好话,所以昨天晚上我想了一夜,觉得你们唯一的好处就是:你们的态度还不错,其他的,我都不认可”。可以说,正是因为当初种下的因,才有现在的果。导致了用户对金蝶的系统可谓是“怨声载道”。当时财务部在需求征集的时候也说过:“业界表示,金蝶的系统只适合做财务软件,并不适合做ERP;金蝶也没有做过如此大型的国企”,当时金蝶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也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和实例来支撑自己,所以导致广东烟草对金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共识:金蝶只能做财务软件,不能做ERP。这个一旦盖棺定论之后,就可以让金蝶不得翻身了。
管理层的变换导致金蝶的被杀是必然
金蝶从2003年开始,在广东中烟实施ERP系统,最初的时候,为了尽快上线,曾经有过“25天上线ERP系统”的神话,可以说,在2003年的时候,金蝶确实为广东中烟工业公司的运作提供了相对比较强有力的支持,但是那个时候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ERP,只是完成财务模块,而没有更深入业务。到2004年、2005年,金蝶随着广东中烟的重组大潮一浪接着一浪的涌来,金蝶在广东中烟也拿了不少单,粗略估计,至少签了有1500万左右,应该说这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但是随着业务系统开始向生产厂推进,金蝶的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在2005年的时候,广东中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可以说,除了几个老总没有动之外,其他的各个部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还得要从2003年的工商分离说起。2003年,广东烟草进行工商分离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来自于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这个单位,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是一个行政部门,负责烟草的专卖,并且在2003年之前负责广东省内卷烟生产企业的管理。这时候,广东省内的几家烟厂包括广州卷烟二厂、广州卷烟一厂、梅州、韶关、湛江卷烟厂等等,还是各自为政的,自己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生成,基本上是互不往来。而卷烟行业的重组就是要将广东省内的所有卷烟企业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烟草大企业。到了2005年中旬左右,各个生产厂的领导层开始上调到工业公司,担任某些部门的领导;而中烟工业公司的某些领导也到厂里任职,生产厂和工业公司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融合。所以这个时候,包括信息中心等一些部门都有了生产厂的领导任职。人员变动之后,自然是后面跟着一堆的客户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来金蝶的关系主要在工业公司,而和各个生产厂的关系并不深厚,所以后来的信息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对金蝶没有什么感情是必然的。再加上金蝶的系统确实出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最终金蝶离开了广东中烟,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生产厂比较务实,和原来的务虚是有些不同的。
网上的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