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洛城机密》:每个人都有两个性格

看《洛城机密》,觉得剧本写得真是非常非常好,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冲突,设计的都是天机无缝,整个故事的三个主角的设计非常有意思:凯文·史派西扮演的明星警察是个老油条;罗素·克洛扮演的警察看上去是一个粗鲁的警察;而盖·皮尔斯扮演的警察则心机缜密,看上去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择手段。然而这三个人的性格都是表面上的性格,实际上,他们都没有泯灭良心,他们都有着自己性格的另外一个方面,整个影片非常好的将他们的另外一面也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从而使人物非常立体和丰满,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罗素·克洛:罗素扮演的是一个猛张飞似的角色,但是这个人不仅仅是勇猛而已。故事的一开始,就是罗素和他的拍档去给警察局的聚会卖酒,但是在经过一个人家的时候,发现刚刚被假释出来的恶棍丈夫正在殴打自己的妻子,于是罗素·克洛干净利索的把酒鬼丈夫撂倒在地,然后给了那个可怜的妻子一些钱,让她投奔自己的朋友。这个故事奠定了罗素扮演的这个警察的基调:鲁莽但却正直,总是挺身而出保护女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并不算最聪明的罗素能够得到其他人没有办法得到的线索,并发现事实的真相。

凯文·史派西:凯文扮演的警察毫无疑问是一个老油条,也是一个明星警察,担任《警界群英》这部电视剧的幕后指导,而且还和八卦小报勾结,互相利用,揭露明星的隐私,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小人,而影片开头凯文的出场也验证了这一点——将一个吸毒的小明星抓起来,只是为了给八卦小报提供娱乐消息并从中渔利,警察局骚乱的时候,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当警察局的骚乱见报之后,又试图油滑的逃脱所有的责任,不指证任何同事。但这样一个油滑的性格也只是他的一个方面,在部署好了陷阱准备陷害那个倒霉的电影明星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了惩罚,于是及时的感到了酒店的房间,希望让那个小明星及时逃走,想不到那个小明星却已经被杀了。凯文对那个小明星的死一直不能释怀,并希望找到真相。

盖·皮尔斯:这个人一开始就被认为不是干警察的料子——哪有警察还戴眼镜的呢?所以他的父亲的朋友都劝他,不如转作文职。想不到这个人十分能够抓住机会和把握机会,在警察局骚乱之后,勇敢的站出来,要求指证同僚,而不顾忌和同僚结下怨恨,明目张胆的向上级要求升迁。看起来这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他人于不顾的角色,他总是能抓住机会向上爬,在一个酒吧的杀人现场,和上司据理力争,要求自己负责这个案件,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这个角色也有另外的一面,其实他的父亲也是一个警察,但却莫名其妙的死在一个小偷的手里,并且最终没有办法抓到凶手,于是盖·皮尔斯立志要抓住那些自以为能够逃脱法律制裁的人,将他们绳之以法。之所以指证同僚,也是因为他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而已。盖讲述的关于他的父亲的故事,是影片的比较感人的一个点,也为后面的破案埋下了伏笔。杀死他的父亲的凶手,由于一直没有找到,所以盖为这个凶手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罗罗·托马西”,就是这个并不存在的人物,激励着他去抓住那些坏人。他将这个故事讲给了凯文听,告诉他自己要破案的决心;凯文找到了线索,去找自己的上司,最后被自己的上司杀死了——他的上司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临死的时候,凯文只说了一个名字,就是“罗罗·托马西”,而他的上司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虚构的名字,于是询问盖·皮尔斯关于这个人的情况,这个时候,盖·皮尔斯才知道原来上司就是幕后黑手。

所以,好的电影剧本真的是不同凡响,像上面的三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之外的一些性格,而这三个演员简直就是一个好过一个,所以整部影片的观赏性非常强。

可惜的是,这部拍摄于1997年的电影,在199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遇到了一个庞然大物,这就是《泰坦尼克号》。所以,这就是命。

当年,《泰坦尼克号》勇夺十一项大奖,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巅峰之作;而《洛城机密》只得到了两个奖项,而这两个奖项中,就有一个是最佳编剧奖。能够和詹姆斯·卡梅隆的天才编剧血拼,并且能够取得胜利,可见《洛城机密》的不同凡响。

《看电影》这一期就是纪念《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十周年。十周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当年“You jump I jump”的小子杰克,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好莱坞巨星了;而让人绝对想不到的就是:凭借此片大获成功的大导詹姆斯·卡梅隆却也整整十年再也没有拍电影了,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不打电话,坚持两周

这是一个考验,当中午和朋友吃完饭;当晚上在同事家吃晚饭,有种想打电话的冲动,不过很快就平息了。坚持两周,这是一个考验,不过我想我没有问题。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

1997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金·贝辛格凭借《洛城机密》中的角色,勇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我一直比较喜欢这个美女,曾经是蝙蝠侠女郎的金·贝辛格,绝对是好莱坞不多见的美女,可惜嫁错郎,最后和夫君艾利克斯·鲍德温反目成仇。当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后来终于有机会看到了,实在是不得了,这部电影的剧本实在是写的太好了,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是一个伏笔,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凯文·史派西、罗素·克洛、盖·皮尔斯的表演都非常出色,每一个冲突、每一个片段,都是整部影片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起很多电影来,剧情不知紧凑了多少倍,觉得这部电影的编剧应该得到奥斯卡的肯定,今天上了IMDB去查了一下,果然,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洛城机密》得到了两个奖项,除了金·贝辛格之外,就是最佳编剧奖。而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洛城机密》得到了七项提名,想来也是当年的大热影片。

或许是因为年纪的关系,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金·贝辛格得了这个奖之后,事业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反倒是近十年以来很少在电影荧幕上见到。不过IMDB的资料显示,从1997年到今年,金·贝辛格至少出演了将近十部电影,不过应该都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所以并不为人所知。而在两部筹划在2008和2009年上映的影片中,贝辛格的角色已经变成了制片人。希望她成功,1953年出生的贝辛格,今年已经54岁了,岁月催人老。


金蝶在烟草项目全面溃退

广东中烟ERP项目尘埃落定,最终是埃森哲搞定了广东中烟,项目报价6000万,据说是烟草行业2007年的最大单。金蝶报价1500万,仅是别人的1/4,但仍然出局,可见用户根本已经不再信任金蝶,恐怕就算出一块钱,也不会让金蝶再继续下去了,无独有偶,在网上查到金蝶在烟草行业的其他单位都全面溃退,可见国内的ERP企业仍然没有办法和国外的厂商竞争。

信心危机是一个大问题
我有幸在烟草行业呆过一段时间,对烟草行业的做事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个行业目前是不缺钱的,所以钱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业务系统必须要能够满足业务需要,这是最主要的,尤其是现在烟草的工商分离之后,卷烟工业实际上就是以企业的形式在运行的。名称由广东卷烟总厂——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广东中烟有限责任公司的变化可以看出企业在一步步的变化。广东卷烟工业算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企,员工的想法也是比较活跃和先进的,因此要求信息系统必须能够不断的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一点上,金蝶做的并不好,尤其是最初的时候,当工业公司整合四个厂的时候,由于金蝶K3系统的问题,产生了不少的冲突,有一些部门仅仅是由于K3的问题,而导致无法开单销售、无法向采购方供款,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某个部门的用户曾经这样表述过:“知道你们(信息化拜访小组,负责到各个部门、各个生产厂收集IT信息)要来,所以我不能只说坏话,要说一些好话,所以昨天晚上我想了一夜,觉得你们唯一的好处就是:你们的态度还不错,其他的,我都不认可”。可以说,正是因为当初种下的因,才有现在的果。导致了用户对金蝶的系统可谓是“怨声载道”。当时财务部在需求征集的时候也说过:“业界表示,金蝶的系统只适合做财务软件,并不适合做ERP;金蝶也没有做过如此大型的国企”,当时金蝶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也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和实例来支撑自己,所以导致广东烟草对金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共识:金蝶只能做财务软件,不能做ERP。这个一旦盖棺定论之后,就可以让金蝶不得翻身了。

管理层的变换导致金蝶的被杀是必然
金蝶从2003年开始,在广东中烟实施ERP系统,最初的时候,为了尽快上线,曾经有过“25天上线ERP系统”的神话,可以说,在2003年的时候,金蝶确实为广东中烟工业公司的运作提供了相对比较强有力的支持,但是那个时候应该说是非常简单的ERP,只是完成财务模块,而没有更深入业务。到2004年、2005年,金蝶随着广东中烟的重组大潮一浪接着一浪的涌来,金蝶在广东中烟也拿了不少单,粗略估计,至少签了有1500万左右,应该说这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但是随着业务系统开始向生产厂推进,金蝶的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来了。在2005年的时候,广东中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可以说,除了几个老总没有动之外,其他的各个部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还得要从2003年的工商分离说起。2003年,广东烟草进行工商分离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是来自于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这个单位,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是一个行政部门,负责烟草的专卖,并且在2003年之前负责广东省内卷烟生产企业的管理。这时候,广东省内的几家烟厂包括广州卷烟二厂、广州卷烟一厂、梅州、韶关、湛江卷烟厂等等,还是各自为政的,自己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生成,基本上是互不往来。而卷烟行业的重组就是要将广东省内的所有卷烟企业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烟草大企业。到了2005年中旬左右,各个生产厂的领导层开始上调到工业公司,担任某些部门的领导;而中烟工业公司的某些领导也到厂里任职,生产厂和工业公司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融合。所以这个时候,包括信息中心等一些部门都有了生产厂的领导任职。人员变动之后,自然是后面跟着一堆的客户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来金蝶的关系主要在工业公司,而和各个生产厂的关系并不深厚,所以后来的信息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对金蝶没有什么感情是必然的。再加上金蝶的系统确实出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最终金蝶离开了广东中烟,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生产厂比较务实,和原来的务虚是有些不同的。

网上的报道:


2007年11月26日星期一

科波拉的致敬——梁家辉的《情人》

科波拉在1997年拍摄的、由马特·达蒙主演的《造雨人》(RainMaker)里面,有一个情节是马特·达蒙和受虐的女孩儿去电影院的时候,看的是梁家辉主演的《情人》,虽然梁家辉没有出现在镜头中。

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

原来大手笔的中投投资黑石项目已经亏了这么多!

订阅了FTChinese,但是看得比较少,因为不太懂财经。但是大动作基本上还是知道一些的,比如说中国政府高调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楼继伟是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是2000亿美金,第一笔交易就是投资黑石公司,而这个交易的中间人就是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嗨,就是伏明霞的老公。梁锦松先生在仕途失败,黯然下台之后,估计是重操旧业,回到了金融行业,是黑石公司的大中华区董事长,然而这个交易到目前为止已经亏了43亿美元。不太清楚黑石的运作规则,中投亏了,是黑石赚了吗?梁锦松恢复了黑心商人的本色?还是黑石也在亏?

FTChinese的文章如下:


中投应该买什么?
(FT2007中国报告之三十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编辑何禹欣、实习生李倩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一笔备受争议的投资完成半年之后,掌管着中国2000亿美元外汇资产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准备再次下单。遗憾的是,中投的新选择仍难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同。批评意见认为,缺乏清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理念,正在让中投变得“缩手缩脚”。

据报道,中投将购入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中铁H股新股。中铁是一家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铁路工程公司,即将在香港主板上市。

中 投为什么要去买中铁?这个交易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今年5月迅速做出购买美国私人股权基金百仕通(亦译作“黑石”)新股的决定后,中投的30亿美元迄今已 缩水四分之一。外界对投资百仕通诟病不断,是否对中投的投资选择产生影响?然而,正如资深投资家粟耀瑩博士所言,“批评是最容易的,人人会做”——困难却 最有价值的问题在于,肩负庞大中国外汇资产管理和增值责任的中投,到底应该怎样做投资?FT中文网邀请投资银行家和专业资产管理人士,把脉中投现状,建言 中投未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Business|in_article_ad&db=ftafp&local=yes&js=on"></SCRIPT><NOSCRIPT><A HREF="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ftafp|Business|in_article_ad&db=ftafp"><IMG 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Business|in_article_ad&db=ftafp" 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NOSCRIPT>


此次“空中圆桌”的参与者包括: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高盛投资银行家胡祖六,道富环球中国总监李婷,中国皇后资本(香港)创始人粟耀瑩博士和亚盛(中国)副总裁张明博士。

“买个IPO,意义不大”

“选 择‘打新股',是因为中投的盈利欲望非常迫切。”社科院张明博士评论说。张明同时亦是日本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rs Co)亚盛(中国)副总裁。按《钱经》杂志估算,目前在中国A股打新股平均回报为108%,而在香港打新股的平均回报也可达到25%。

张明 认为,两个原因对中投产生了空前的盈利压力。一是在人民币年平均增值率达到5%、中国一年期国债的收益大概为4%的背景下,中投以人民币计价的收益要达到 国债的收益就需要高于4%。第二,投资黑石出现巨额亏损,令中投受到市场和一些政府人士的批评,亟须用新投资来扭转局面,证明自己。

但备受中小投资者青睐的“打新股”策略是不是同样也适用于主权财富基金?从中铁H股的基础投资者名单来看,除了中投之外,同样也包括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买个IPO,意义不大。”高盛投资银行家胡祖六认为,一方面,广义上只要不是用中国外汇储备在境内做人民币的投资,不涉及换汇、结汇,投资中国的公司、股票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公司发行H股,本意在于融得海外资金。中投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去购买H股新股,等于重新把中国钱投回国内,显然背离了境外上市的原意。“如果这个机构只是去买H股、红筹股之类,没有真正走出去”,胡祖六说,“我想战略意义不大”。

一度有传言称胡祖六会进入中投最高管理层之列。

“比较奇怪的一点,投这么少的钱在一个交易里,是为了什么?”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表示,在中投2000亿美元的整个投资组合里,这个投资太零碎,没有多少意义。

外汇储备基金用来做什么?

“参与IPO并无所谓。”陈昌华指出,中投转而投资中国公司,实际涉及到的问题是——中国成立这样一只外汇投资基金来做什么?

陈 昌华认为,一般而言,外汇投资基金最主要的功能是多元化资产(diversify holdings),因而通常不会购买本国资产。因为需要动用国家主权基金的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国内出现较大危情,比如汇率受到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 与中国相关的股票或资产也难有好的表现,加大了变现的难度。所以从本质上来看,外汇投资基金应该投向与本国关系不大的领域,以避开本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从 而实现更好的避险目的。

但中投成立的目的和实际扮演的角色似乎天生就存在矛盾。

张明认为,中投成立的考虑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二是为了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但实际中,中投需要同时完成纯市场和政策性的双重任务。

比 如,中投的子公司汇金承担了国内金融业改革的责任。汇金以较低价格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上市时获得了很高的收益。但这样的收益并非来自市场化运作,而 与行业的垄断性有关。对比之下,投资百仕通则是一个市场操作,收益取决于市场行情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如果让汇金继续政策性的业务,而中投专注市场性 业务,效果可能更好”,张明说。

怎么看“黑石”亏损?

根据11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投对百仕通的股权投资帐面亏损已达到7.51亿美元,为其总投资额的四分之一。然而相比公众的激烈态度,业内人士对此的反应大多较为温和。

道富环球李婷认为,中投对黑石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应从长远来判断,短期涨跌并不是最主要的业绩衡量标准。李婷举例说,中国社保基金在投资国内上市公司时,也曾被批评说买亏了。但两年后再看,实际上中国社保基金是在市场低位买进的,现在的回报率都很不错。

中国皇后资本粟耀瑩则认为,黑石亏损固然说明管理投资风险的重要性,但投资经验皆缘于投资实务,赚钱赔钱都是经验。不应对中投过分苛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黑石”压力明显对中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胡祖六表示,投资黑石,至今的结果不是那么如人意,致使中投有些缩手缩脚。去投资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感觉上似乎风险会小一些——但这样的想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投应该怎么做投资?

张 明认为,应该调整对中投的业绩评估方式。用人民币计价的方式来评判中投的收益率过于苛刻,可以考虑如引进摩根斯丹利MSCI为基准,评估中投的投资表现。 让中投集中投资海外金融市场,用美元计价的方式来计算它的回报率;而汇金主要投资国内金融业,其评判标准参照政策性基金。

道富环球目前管理 着20多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基金。李婷认为,对主权基金而言,应兼有对两个方向的考虑。一是长期投资,不受诸如油价或股价等短期波动的影响。只要资产配置得 当,有好的风险控制,短期涨跌不会对投资回报构成决定性影响。其次是属于战术投资,会根据市场变化,做一些小幅的调整。

瑞信陈昌华表示,在理念上,中投应该有一个概念——市场是有周期的,不能跟着市场走太多;其次,应该以“分散风险,资产增值”为主要目;还应具有全球化组合投资的观念。

在实际操作中,既然以追求收益为目标,就不能去追求影响力。要尽可能低调行事。几千亿资产目标太大,容易动辄得咎。可以首先将一部分资金外包管理。新加坡GIC是这样来做的,香港整个的MPF(另注:强制性公积金)也是外包管理。然后可以选择全球性的大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从管理上看,应该让非常专业的团队管理主权基金。具体分两个层次,董事会层面可以是各个政府部门的代表,但操作层面,需要懂投资懂海外市场的专才,需要一个纯粹的管理团队。

粟 耀瑩认为,中投未来的投资重点可以放在两个方面。首先应抓住“中国为用家”(另注:“用家”为“客户”之意)。目前很多国际投资机构,操作上都是先去购买 中国所需要的东西,再倒手卖给中国。“中国为用家”,即中投买下中国需要的东西,主要是以金融资产的形式。然后,让中国产业的成长为已有的金融资产增值。

其次,应该注意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市场。当外资在投资中国的经济成长时,中国应该学会向前看——投资其他国家的成长,比如投资俄罗斯资源类公司的IPO、印度的基建等。中国看非洲已看得非常清楚,现在就是如何切入的问题。

在对外投资之初,中投可考虑与有多年成功投资经验的香港家族基金一致行动,以增加经验和信心。其次,在同一个趋势下,可以有不同的投资方法,需要投资人才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我爱总统的笑话

陈阿扁:都说小明被车撞,难道全台湾叫小明的真的都那么倒霉吗?或者大家都不叫小明吗?又说老王的老婆偷情,难道因为这个大家都不姓王吗?那岂不是那个叫“王小明”的一辈子都倒霉?小的时候叫小明被车撞,后来老了叫老王老婆又出墙?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重看了一遍《天涯·明月·刀》,有不同的感受

古龙的书有时候看起来很过瘾,但是也很辛苦,因为古龙实在是太天马行空了,所以没办法知道他下一步会写到哪里,下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谁。古龙笔下的人物永远都是横空出世的奇才,却永远都是寂寞如许,李寻欢如此,傅红雪也是如此。由于古龙纵情声色,写书只是他用以换酒的一个手段而已,所以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拼凑的痕迹,很多故事都是前后的连贯性有问题,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这也是古龙的一个特色。因为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读者,也不是书,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大开大阂和思想的纵横古今。所以有时候答应了出版商,并且已经在报纸上连载了一半的小说,可能突然就会没有兴趣,因为已经有一个新的兴趣点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难免使得他的小说变得虎头蛇尾,有的甚至是无疾而终了。古龙风格的小说,因为那种速度和张力,所以看起来非常过瘾,但是如果看多了就会非常容易疲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金庸的小说我们不可能忘了故事的情节和结局,但是古龙的小说往往是等过了几年之后,知道有一部小说,知道这部小说挺好看,但是却忘了大多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甚至是故事的结局。

《天涯明月刀》之前曾经看过应该两次左右,但是都是看到后面非常疲惫,最终的结果就是当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85年的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从脑海中翻出这部小说,却突然发现除了几个熟悉的名字之外,故事的架构和结局都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于是在去惠州之前,又翻出这部小说来,想不到的却是几乎一口气看完了。这一次看改变了对这部书的看法,因为之前我曾经觉得这部书是草草而就得作品,甚至有一些部分可能有其他人代笔的可能,但是这次看发现这本书应该是倾注了很多古龙的心血,所以这部书的结构是非常完整的。

古龙在序言中曾经这样说:


  现代的武侠小说,若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算起,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代。
  写《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是第一个时代的领袖。写《七杀碑》的朱贞木,写《铁骑银屏》的王度庐可以算是第二个时代的代表。
  到了金庸写《射雕》,又将武侠小说带进了另一个局面。
  这个时候,无疑是武侠小说最盛行的时代,写武侠小说的人,最多时曾经有三百个。
  就因为武侠小说已经写得太多,读者们也看得太多,所以有很多读者看了一部书的前两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最妙的是,越是奇诡的故事,读者越能猜得到结局。
  因为同样“奇诡”的故事已被写过无数次了。易容、毒药、诈死,最善良的女人就是“女魔头”——这些圈套都已很难令读者上钩。
  所以情节的诡异变化,已不能再算是武侠小说中最大的吸引力。
  但人性中的冲突却是永远有吸引力的。
  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
  写《包法利夫人》的大文豪福楼拜先生曾经夸下句海口。
  他说:“十九世纪后将再无小说。”
  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所有的情感变化,都已被十九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作家们写尽了。
  可是他错了。
  他忽略了一点!
  纵然是同样的故事情节,但你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写出来的小说就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的观念和看法,本就在永不停的改变!随着时代改变!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新的观念。
  因为小说本就是虚构的!
  写小说不是写历史传记,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变化,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应该怎样来写动作,的确也是武侠小说的一大难题。
  我总认为“动作”并不一定就是“打”!
  小说中的动作和电影画面的动作,可以给人一种生猛的刺激,但小说中描写的动作就是没有电影画面中这种鲜明的刺激力量了。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
  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情感的冲突,事件的冲突,尽力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高潮。
  然后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
  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
  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
  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如何去打人杀人的!
  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最近我的胃很不好,心情也不佳,所以除了维持《七种武器》和《陆小凤》两个连续性的故事外,已很久没有开新稿。
  近月在报刊上连载的《历劫江湖》和《金剑残骨令》,都是十五年前的旧书,我并不反对将“旧书新登”,因为温故而知新,至少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作家写作路线的改变!
  《天涯•明月•刀》,是我最新的一篇稿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能给读者一点“新”的感受,我只知道我是在尽力朝这个方向走!
  每在写一篇新稿之前,我总喜欢写一点自己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和感想,零零碎碎已写了很多,抛砖引玉,我希望读者也能写一点自己的感想,让武侠小说能再往前走一步。
  走一大步。
一九七四、四、十七、夜、深夜。
再看古龙的这篇代序,就会发现古龙对《天涯明月刀》这部小说的厚望,古龙希望将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武侠小说的创新,都在这部书中体现出来,可谓是用心良苦,不过如果粗粗看这部小说的话,其实还是只能发现这是古龙的一贯风格,而很难发现这部小说在真正的小说结构上的技巧。用郭德纲的相声《我的一辈子》里面的一个包袱来形容古龙的书,是这样的:

他的刀是冷的,他的剑是冷的,他的血是冷的,他的人是冷的……,这孙子冻上了!

按照古龙嗜酒如命、前面写了后面可能就忘的性格,虽然是绝对才华横溢,天下无双的,不过忘了情节、随意乱写也是他性情的一个反应。而天涯明月刀在很多章节是有呼应的。

像在第二十章《大师与琴童》中,当傅红雪第一次与弹琴的钟大师见面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傅红雪再次长揖。这是他第一次对人如此尊敬,他尊敬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他天下无双曲琴艺;高尚独特的艺术,高尚独立的人格,都同样应该受到尊敬。
而在第二十一章《脱出樊笼》中,当傅红雪教给钟大师(虽然是公子羽的人)关于死的意义的时候,又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钟大师也想不到。可是他看着傅红雪的时候,眼色中已不再有惊讶愤怒,只有尊敬。
高贵独立的人格,本就和高尚独特的艺术同样应该受人尊敬。
两个情节互相呼应,非常完整和紧凑,一句话仅仅是颠倒了两个短语的位置,却已经清晰的刻画出了傅红雪和钟大师的高下,如果说钟大师是巨匠的话,傅红雪简直可以称之为大贤了。

古龙书里面的“楔子”一般也写得特别好,《天涯明月刀》和《离别钩》的楔子都是以对话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短短的几句对话,将整个故事都浓缩于其中,令人回味无穷:
《天涯明月刀》的楔子: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明月是什麽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
  “那是柄什麽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缥缈虚幻,彷佛根本不存在,又彷佛到处都在。”
  “可是他的刀看来并不快。”
  “不快的刀,怎麽能无敌於天下?”
  “因为他的刀已超越了速度的极限!”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有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离别钩》的楔子:
"我知道是钩是种武器,在十八般兵器中名列第七,离别钩呢?"
  "离别钩也是种武器,也是钩。"
  "既然是钩,为什么要叫做离别?"
  "因为这柄钩,无论钩住什么都会造成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手,人的手就要和腕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脚,你的脚就要和腿离别。"
  "如果它钩住我的咽喉,我就和这个世界离别了?"
  "是的。"
  "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残酷的武器?"
  "因为我不愿被人强迫与我所爱的人离别。"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真的明白?"
  "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
  "是的。"

当Gmail不能发邮件

浩瀚的互联网之中,邮件提供商的数量简直是数以万计,但是在璀璨的邮件星空之中,我想恐怕还没有一个邮件系统能够取得Gmail这样崇高的地位,乃至Gmail一推出之后,就引来无数的粉丝推崇。想当年Gmail不能进行公开注册的时候,是通过“邀请”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口口相传的,就是说,如果你希望使用Google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的话,必须要找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已经有了一个Gmail邮箱;而当初这个朋友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Gmail邮箱,也是由另外一个朋友赠与的。于是,在人们的口碑相传之中,Gmail就像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个奇点开始一样,迅速的在网上流传了起来,以至于当时如果有一个人有Gmail的邮箱的话,马上就会引来大量粉丝的跪地哀求:“给我一个邀请吧,求求你了!”,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每一个邮箱只能发放五个邀请,发放完了之后,就没有办法发放邀请了(至少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之内),这就意味着,如果拥有一个Gmail邮箱的人发放了所有的邀请的话,就没有办法在朋友们或者网友们中间半炫耀半施舍的说:Google有邮箱了,想要一个吗?我给你一个邀请!

Gmail后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首先是只有1G的容量扩充到了2G,然后就是在登录页面出现了一个计数器,这个计数器无时无刻不在增长——尽管增长的速度实际上每秒钟少的可怜,但是Google答应说这个增长永远都不会停止下来,你想想,哪一个邮件提供商曾经有过这种创意和胆色?然后就是Gmail推出了多种语言的版本,据说连一个什么太平洋上的小岛上的全世界只有几千人使用的语言也有一个Gmail的版本;再然后就是Gmail将聊天功能增加到了邮箱中,如果想要和同样使用GTalk的用户聊天的话,不需要单独安装一个客户端,只要进入邮箱就可以聊天了,是不是很振奋?再然后,Gmail将Google的大部分功能都集中到了Gmail的顶端,通过Gmail可以访问大量的Google应用;再后来,Google推出了收取其他邮箱的邮件的功能以及IMAP协议的支持……可以说,Gmail正在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正在竭力将所有的能够想到的创意和想法都塞到“邮件”这一个篮子里,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隐隐的可以看到,Gmail距离Google所倡导的“简单”已经颇有些距离了。Gmail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所以Gmail现在已经有点不堪重负。

终于,大概是最近两三周左右的时间里,我使用Gmail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Google说Gmail又在更换新的版本,我也看到在Firefox和IE浏览器里面所显示的联系人的卡片已经不同,证明Gmail又在进行升级。然而,最近一段时间里,Gmail发邮件已经有问题了,如果我为一封邮件增加一个附件的话,大概有80%的几率这封邮件会无法发送成功,看着Gmail努力的工作,顶部的提示信息由“Sending”变为“Still Working”,然后最终告诉我邮件发送失败,或者是什么都不说,十几分钟的停止在一个界面上,我觉得Google应该好好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开发Gmail这个东西了。

Gmail就是为了让邮件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现在就是Google在另Gmail变得不堪重负。

我已经三四次迫不得已,又打开我的163的邮箱发邮件了,真的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可是偏偏已经发生了,而且我还不知道将会延续多久。

当Gmail不能提供最简单的邮件服务的时候,是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天涯明月刀

比较少引用别人的文章和地址,不过看了《有弦相聚》的文章还是很激动了一把,他在文章里面提到了一部我现在想起来有如梦幻一般的电视剧,名字叫做《天涯明月刀》,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初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应该在读小学四年级左右,当时的感觉就是难以言状的震撼,因为那部电视剧拍的实在是太好了,傅红雪、雁南飞、公子羽、明月心,最有名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明月本无心,我心向明月”。不能不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打斗,当时觉得设计的太好了,尤其是傅红雪和雁南飞在悬崖打斗的情形。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觉得不过如此而已,但是当时简直是看呆了,实在是太好看了。老实说,从那部电视剧之后,几乎就已经没有武侠电视剧能让我再感到震撼了。

我想,应该Thank Internet,如果不是互联网,不是视频网站的话,这部电视剧一定没有任何可能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想《天涯明月刀》这部电视剧就是“长尾理论”的一个最好的例证,对《天涯明月刀》感兴趣的人一定是极少极少,又不像《上海滩》那么经典的难以置信,所以在电视屏幕上再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就是因为有互联网,有那么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网友,所以这部电视剧才得以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长大了之后,因为对这部电视剧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古龙的原著看了几次,老实说,古龙这本书也有点骗钱的嫌疑,前后都够混乱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演傅红雪的好像就是在《八仙过海》里面演吕洞宾的那个。

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健身一段时间的感受

算起来从开始健身到现在已经有3个月的时间了,说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也没多少次,按照我自己的估算,大概也就是不到30次的样子吧。从一开始的对器材什么都不熟悉,到现在基本上已经熟悉了每一个器材的使用方法,至少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进步了不少,至少以后跟别人去健身房的时候不会什么都不知道了。

应该说,前一段时间的健身还是比较盲目的,首先是对器材的用法了解的并不多,其次是没有教练指导,都是自己在瞎摸而已,所以效果不算很好,今天看了一下,感觉胸肌的有些地方已经明显和以前不同了,这就是锻炼的结果。跟一个哥们儿还算比较熟,有时候洗澡的时候碰见会彼此评论一下哪里锻炼的不错,哪里还需要加强。还算好,我基本上算是没有肚腩,所以不用担心肚子的问题,很多人肚子跟怀孕一样,光是把肚子减下去就需要挺长时间的。

这段时间锻炼的比较好的有这么几个:
腹部的锻炼:由于腹部锻炼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也不累,所以感觉腹部的锻炼还是不错的,比如像做仰卧起坐等,毕竟不是太累,所以已经成了习惯了,每次锻炼,腰腹部都算是一个热身活动。不过毕竟腰腹的锻炼强度并不大,只有在开始的时候,记得锻炼完之后,睡一觉第二天根本没办法从床上坐起来,只能是自己从侧面滚下床,非常搞笑。

单车锻炼:动感单车在健身房算是挺受欢迎的节目,如果去的晚的话经常房间已经满了。动感单车感觉挺不错,最主要的是有气氛,大家在一起,又有教练,所以感觉挺好。有人指导感觉会有意思很多,一开始的时候,踩单车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踩,所以完全没办法承受那个强度,跟不上音乐的节奏,也没办法控制单车。如果加快速度快踩的话,开始是人踩单车,后来就是单车带着人走了。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抱着好玩的心思去的,所以即使坚持不下来也没太上心,后来有几个朋友一起,看着人家都坚持的不错,自己就觉得有压力了,慢慢的终于找到了感觉,动感单车最主要的就是协调自己的身体,然后跟上音乐的节奏,有一段时间踩单车我只看美女教练的下三路——其实我是说脚,她的脚怎么动,我就跟着怎么动,争取跟上她的节奏,果然感觉不错。到现在单车已经算是还行了,不过单车我想主要锻炼的就是耐力,如果我要锻炼肌肉的话,就不能一周三次练单车,估计要一次或者两次就够了。

力量器材:这段时间对杠铃、哑铃等力量型的器材用的非常少,只有到这段时间才逐渐的感兴趣,看了一些资料知道,如果要肌肉发达、结实的话,这些器材是一定要练的,这些器材练得好,才能充分的刺激各个地方的肌肉,从而使得肌肉再生长。杠铃现在还摸不着北,所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好好锻炼一下。一些练肩部、手臂、腿部等的器材也都锻炼了,但是觉得效果不是特明显。而一旦练了杠铃或者哑铃,第二天肯定是浑身非常酸痛,某一个特定的地方甚至会持续3天都酸痛,这就是练对了地方了,所以,如果要肌肉长起来的话,没有别的,杠铃和哑铃是一定要上的,不上这个是没有办法壮起来的。

不过看了一些视频之后,知道呼吸和锻炼关联挺密切的,前一段时间的锻炼没有注意在什么时候呼气、什么时候吸气,这个以后要多看光碟,跟着光碟一起练。看完资料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组合出动作出来,然后制定一个锻炼的计划,这样的话,肌肉长得就快得多了。锻炼的时候要详细到某一块肌肉,这个挺难,但是也挺重要的,比如说,是练背部三角肌中束,还是臂部肱二头肌等等。只有定位到某一块肌肉,才能在锻炼的时候有意识的按照正确的东走来强化。

暂时不请教练,自己再锻炼几个月,如果成效不大的话,就花钱请教练现身指导。非常有信心,成为肌肉男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Google,无所遁形

今天联系了一个以前一起在工作过的算是同事,因为很久没有联系,所以沟通一下,提到我看过他的博客,当时他大吃一惊,认为怎么可能?他的博客是放在一个非常小众的网站上的,那个网站用的人不多,但是通过Google仍然可以查到。有了博客之后,要Google一个人变得更简单、更容易了。

我最开始使用的服务是Google快讯,现在对这个功能还是比较满意,只要定义好关键字,每天就会将网上新发生的关于这个关键字的资料发送到邮箱里,只要打开邮箱,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从“我要找信息”到“信息来找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之前MSN好像也要增加这个功能,现在好像是叫做“MSN通知”吧,从来没用过,一两年前有一段时间想试验一下,结果MSN告诉你,对不起,你这个国家的用户还没有开通这个服务,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到底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另外说一下,我觉得MSN所关联的服务,就是在左边的Tab上列出的那些项目,比如说什么交友、招聘之类的,都非常失败,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会用MSN的这种服务,巨烂无比。

像Google快讯这种服务应该也是很长时间没有升级了,不过没有觉得还有哪里需要改进。不知道Google是怎么计算的,从那么多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最新、基本上是最有用的信息发到邮箱里,好像有一段时间百度也要做这个服务?不过我相信百度做不好。Google快讯在很久以前就支持发送到非Gmail的邮箱了,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Google快讯,好像并不需要一个Google账号吧。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时光在慢慢消失

有点像没有生命的生活,下午从两点钟开始睡觉,一直到七点钟,然后到公司,一路坐着,看了几个电影和电视剧,然后现在就已经是将近十一点半了。有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比如失去联系的这一个星期,感觉有点像2005年或者是2004年的重现,很不爽。人家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指望一个人去发生彻底的变化不太可能。所以对未来有点惴惴的感觉,或者是3至5年之后,当小孩儿两岁或者三岁的时候,又会突然消失?然后又会突然出现?虽然无能为力,却也无法可施,本来就是有很多无奈。

To be or not to be,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下决定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事实上,没什么是容易的。

当两个人的关系变成社会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烦——人家谁不是在忙?干嘛要麻烦到人家?自己搞好自己的事情不行吗?

郁闷。

可能将来什么都不会改变,也可能什么都会截然不同,有点看到未来的感觉,这几个月的日子不好过,从4月份到现在,一点都不好过。

新鲜、亲密、厌倦、不理,谁是谁的玩具?

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

近期比较不满意的几部电影

昨天说到几部电影都用一个非常纤弱的情节撑起一部电影,使电影看上去不伦不类很难有说服力,说起来最终还是编剧的问题,好莱坞经过这么多年,太多的桥段都已经用过了,所以难免黔驴技穷,我总结了一下,近期的这样几部电影让我感觉支撑电影的关键环节是非常脆弱的:

  1. 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破绽》:霍普金斯饰演的富翁用手枪干掉了背着自己和别人偷情的老婆,当场有几个证人,但是却没有办法证实霍普金斯曾经开枪杀人,为什么呢?因为那支霍普金斯用来杀死他妻子的手枪,居然是全新的,从来没有发射过一发子弹!所以,老安东尼镇定自若的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并且逃出生天。支撑这个故事的情节就是霍普金斯知道当日当值的警察就是和他老婆偷情的那一个,于是,在警察进门的时候,和他对决,要挟他放下枪,然后用了掉包计,把警察的手枪换过来了。当然,警察的手枪不会从来没有发射过,霍普金斯之前曾经到警察和他老婆偷情的酒店,把警察原来的手枪换掉,换成一把新枪;自己买一把同款的新枪,两把枪都是没有使用过的,在用自己的那一把手枪干掉自己的老婆之后,等警察进门,再找冷子跟警察换枪,这样,他手上的手枪就变成了从来没有发射过的新枪了。我想大家基本上能看明白这个情节了,如果知道这个的话,整部电影就没什么可看的了。霍普金斯说,这是他继《沉默的羔羊》的汉尼拔医生之后的第二个坏蛋形象,你想不想看?当然想看!但是支撑这整个故事的核心情节是如此的脆弱,简直是不堪一击,如果那个当值的警察突然有事情怎么办?别人过来怎么办?岂不是全盘落空?所以,《破绽》的“破绽”简直是数不胜数,中间还夹杂了不知所谓的律师和律师之间的性爱。霍普金斯在这里饰演的工程师完全没有办法和汉尼拔医生相提并论,如何说汉尼拔医生是有大智慧的话,那么这个最多也就是小聪明而已。剧本的脆弱导致即使是这么出色的一个演员放到这种电影里面,也无力回天,所以《破绽》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2. 凯文·科斯特纳的《Mr. Brooks》:这个电影也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的一个精神分裂就要弄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实在是看低了观众,估计这样的电影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有市场;
  3. 林赛·洛韩的《双面疑杀》:支撑这个故事的核心情节是同卵双胞胎的心灵感应,也够老土的。最主要的是里面的一些情节设计都有点乱,而且不知所谓,影片进行到2/3的时候,警方说已经查到,受伤前后绝对是同一个人,因为DNA是完全相同的,这个情节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后来没有提到?而且,难道同卵双胞胎的DNA也是相同的吗?因为最后查到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那这个情节岂不是很大的败笔?
  4. 《电锯惊魂4》:一部恐怖片到了黔驴技穷就是这样了,Jigsaw的历史被翻来覆去的炒,已经炒无可炒了,第一部的时候说因为Jigsaw将死,看到很多人身体健康却不知道自己活着,于是要教训这些人,这本来就已经够了;谁知道到了第四部又变成是老婆因为意外流产,所以要教训世人。老婆流产导致变态这回事,在1993年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那个时候我上高中,刚知道世界上有录像厅这回事,看到的录像就是邱礼涛导演、黄秋生主演的《的士判官》,秋生哥哥的老婆要生的时候,在路边上拦的士,想不到被一个的士夹住衣服在风雨中拖了一路,结果当然是流产,老婆也因此丧生,于是秋生哥哥施展出《人肉叉烧包》的变态德行,开始大肆杀戮的士司机。所以大家看看,流产这种桥段又拿出来安插到以基督耶稣自居、高高在上的Jigsaw身上,真的是不伦不类。其实像Jigsaw这种类型的角色,根本不需要挖他祖宗三代的祖坟搞清他的来龙去脉,越是朦胧,越是恐怖,都搞清楚了,就不过如此了,难道导演不应该知道吗?
  5. 《魔鬼搭车人》:这是大反派Sean Bean的最新力作,在里面的表现张力十足,不过这电影是够变态的,没有任何前因,也没有后果,因为他搭上了一对情侣的车,所以就一路跟到底,把所有的杀人嫌疑都指向这对情侣,逼着他们亡命天涯。我看的时候总是在想,这个家伙其实不是人,而是撒旦或者别的什么魔鬼,就像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里所饰演的魔鬼的角色那样。然而不是,最终这哥们儿就是为了杀人而杀人,就是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时间到了电影也就嘎然而止,你能耐我何?我觉得这也是剧本的问题,听说是改编老电影,那么新的应该加上点新意才是。
  6. 《铁三角》:和菜头曾经破口大骂过这部电影,我也是觉得这部电影实在是不伦不类,三个导演简直就是犯贱,为什么弄这么个垃圾出来?像林熙蕾扮演的这种角色,根本就是水性杨花的潘金莲,结果到最后一样变成了好人;古天乐、孙红雷、任达华扮演的角色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古天乐要陷害任达华,孙红雷一看就是贪婪成性,结果最后非要弄成一个三个人都是善人的结尾,弄得似乎大有寓意实际上是狗屁不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我将之归咎于内地的电影审查制度,就是在心里为这三个大导开脱,实在没办法想象拍出《东方不败》的徐克、《监狱风云》的林岭东、《枪火》的杜琪峰弄出这个一个玩意儿出来。最后一段当然是杜琪峰拍的,因为他的御用演员林雪又上了,不过林雪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也太过了,难以有说服力;而那三伙人在黑夜中抢金缕玉衣的情节当然还不错,但是想想,这帮人居然连装金缕玉衣的塑料袋和装糖果的塑料袋都没办法用手一拿就辨别出来,真是蠢到家,不死也没用;
  7. 《兄弟》:这五虎将的四虎真是够差的,拍的怎么说呢?奇烂,人物设计的跟傻逼一样。就陈奕迅那种操行,刘德华居然还说有《教父》的影子,苗侨伟和陈奕迅难道就是桑尼和迈克尔吗?哪一个能够迈克尔的大将风度?哪一个又有桑尼的铁血豪情?所以根本就是垃圾。非要故弄玄虚,好像多宏大一样,弄一把破椅子开场、破椅子结尾,自以为是,不知所谓。将故事硬要拉回到港英政府的时代,当然是为了在内地审查的时候不受限制,不过却莫名其妙得很,总之,烂片一部,不值一提。

应该值得表扬的是李连杰的《游侠》和彭浩翔的《出埃及记》,这两部电影算是非常不错。《游侠》的结尾虽然稍有牵强,但毕竟给人惊喜,而《出埃及记》,我总觉得其实这是一个陷阱,应该是任达华设下的一个陷阱,而不是那些试图杀男人的女人们,从头到尾,《出埃及记》都让我非常惊喜。

2007年11月11日星期日

久违的朱丽叶·奥蒙德

看到《双面疑杀》,几次想看却又提不起兴趣,这种类型的恐怖片看名字就知道不是特别喜欢的,最终还是下载了DVD版,然而在开头的时候竟然看到了Jolia Ormond赫然排在第二主演的位置上,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长时间没有见到了,所以一段时间还反应不过来,我们知道,朱丽叶·比诺什、朱丽叶·奥蒙德、朱丽叶·罗伯茨,朱家人出名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好好想想,直到记忆终于定格在西部大草原的《燃情岁月》,那个笑颜如花的女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欣喜不已。我很少这么喜欢一个女明星,尤其是很少只通过这么一部电影就如此喜欢一个女明星。朱丽叶·奥蒙德的电影,我喜欢的只有一部《燃情岁月》,在这部电影中,她将那种爱恨交错演的实在是太精彩了,连导演这部电影的奥斯卡大导爱德华·兹维克好像都说,原来没有准备给这个角色这么多戏份的。后来对Ormond一直有期待,不过却一直没有出什么像样的电影,跟哈里森·福特演过一部电影,爱情片,印象非常不深刻,应该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对了,不知道哈里斯福特和那个电视女明星的婚事如何了,多年前,亚视的World播出的那个颇有些神经质女OL的角色非常吸引我)

朱丽叶·奥蒙德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完全没有认出来,只不过按照我的推理,既然是女二号,当然是应该要演女主角的母亲这个角色,于是强迫自己在那个女人的身上找我印象中的Ormond的影子,终于找到了,那嘴角的笑容就是。虽然如此,终究是比较难接受突然而来的年华老去。当时拍《燃情岁月》的时候,是怎样一个奇情而又敢爱敢恨的女子啊,可是到了这部电影的出场,基本上都可以定位成大婶了。巨受打击,慢慢的,虽然电影的发展,终于越来越看到那个熟悉的Ormond,那个曾经让狂野的Tristan都为之倾倒的Ormond。最后,变成我看这部电影的唯一希望就是Ormond赶紧出场了,那个好像现在在美国热的不行的林寒反倒是看了根本没什么感觉,不知道现在老美都什么欣赏水平,这种货色也能当红。

年华老去总是让人唏嘘不已。曾经对《女人香》里面和阿尔·帕西诺跳探戈的那个女演员非常感兴趣,因为那段探戈实在是太精彩了,阿尔·帕西诺当然精彩,然而那个女演员也毫不逊色,从一开始在酒店里出场就让人惊艳不已,到最后和帕西诺挑探戈,从一开始的担心,到逐渐放开,到投入到舞蹈当中,表演实在是到位、很不错。于是就一路追踪,到IMDB上找到她的资料,最终发现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女演员,后来的演出都没什么影响。仅在IMDB的图片上看到她后来变老的样子已经是让我备受打击了,根本没兴趣再看她后来参演的电影了。

年华老去啊,从1997年的《燃情岁月》,到2007年,已经十年过去了,十年之间,改变了多少沧海桑田。

电锯4:还那么血腥,却没那么好看

电锯4:还那么血腥,却没那么好看

电影跟电视剧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电影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当然,像《魔戒》这样早就规划好要拍三部,而且一气呵成的电影是不一样的。电影必须要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所有的事情,而这些事件对于电视剧来说则往往只是做一个简单的铺垫而已。而且,最重要的是,电影是要一部部来拍的,很少有一气呵成的(《魔戒》除外),拍完第一部,如果市场反应好的话,公司才会投钱拍第二部,然后进一步看市场的反应如何,决定是否继续。所以,电影是不是有续集,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所以导演必须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用完所有的桥段,以讨好观众。同时,因为各种原因,执导同一个系列的导演可能是风格完全不同的,比如《侏罗纪公园》系列,好像斯皮尔伯格仅仅执导了第一部而已。所以在看像《无间道》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非常相信最初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还要拍第二部、第三部,所以当到了第二部的时候,整个影片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的警匪对决变成了类似《教父》那样的黑帮史诗,到了第三部又完全不一样,又回到了第一部的老路子上,所以整个系列的风格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很难说是一个整体。

《电锯惊魂4》出来之后,由于画面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强忍着看完,看完之后觉得这个系列到第四部已经是到头了,如果明年的万圣节狮门影业胆敢还要出第五部的话,一定会为观众所唾弃。从第三部开始,电影就不断的在重复过去的情节,而且在不断的增加人物,很多人物都有点牵强。第二集的Amanda是一个出色的亮点,除非到了结尾,否则没有人会想到她居然是电锯选择的接班人。第三部仍然是Amanda,转为了对Amanda的考验,最终Amanda没有通过竖锯的考验,成为了一个不合格的接班人。第四部在情节上和前面的三部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如果没有看过前面三部的话,很容易看不懂,比如说Matthews警官这个角色,实际上是第二部里面出现的角色,在第三部里面交代了和Amanda斗争的过程,而且是在Amanda的记忆里面带过的,所以如果没有看过第二部、第三部的话,很容易不知道这个人物是如何来的。然而这一集中的Rigg警官的出现还是比较突兀。在第三部里面,作为《电锯惊魂》系列的绝对主角——竖锯死掉了,这对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没有了竖锯,就等于没有了电锯惊魂的灵魂,没有了灵魂,这部电影怎么能够发展下去呢?

说到竖锯的死,在第一部的时候就已经说明,竖锯患了绝症,自知必死无疑,然而发现仍有大量的人四肢健全却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所以竖锯决定惩罚这些人,于是才有了《电锯惊魂》的情节,所以竖锯必须要死,这是合理的。在第四部中,为竖锯安排了一个前妻,而且这个前妻的流产是导致竖锯开始杀人的最主要动机,这个实际上和第一集、第二集的情节是很不符合的,一、二集都有电锯在医院看病的情景,不过却从来没有暴露过电锯看病的诊所是他的前妻开的,所以这明显是一个后来安插进来的人物,仅仅是为了情节的需要而已。

引入电锯的前妻是为了让他前妻回顾竖锯的心理发展历程,也就是说,在第四部中,虽然电影的一开始就已经把竖锯给解剖了,但是为了能够让竖锯出现,仍然以闪回的形式播放其前妻的回忆。其实这也就说明扮演竖锯的托宾·贝尔是这部电影里面绝对不能缺少的角色,如果没有了竖锯,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办法延续,所以即使是竖锯已经死了,却仍然要把他弄回来,让他在别人的回忆中再演一部。

竖锯再活一部还可以,再到下一部就根本不可能了。影迷现在已经知道这一系列确实已经黔驴技穷了,之所以黔驴技穷也是因为在之前的几部中,竖锯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替代他的接班人,所以竖锯一死,这个系列必然是要结束的了。

其实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香港也有很不错的三部曲,我记得刘德华演得《五亿探长雷洛》就是很不错的一个完整系列。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电锯惊魂4》已经杀到

最近苦恼的是一只没有什么好的恐怖电影可以看,看了一部凯文·科斯特纳和黛米·摩尔演的《Mr. Brooks》,两个老家伙演的毫无新意,这种类型的恐怖片估计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好莱坞就已经多到不得了了。人格分裂、自己和自己斗争这种,我记得读书的时候看的最多的是一个人分裂成七个性格,不同的性格之间互相争斗,那个时候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感觉过瘾到不得了,不过后来看多了,感觉已经没什么意思了。老凯文还是适合演洪荒时代的英雄,就像《未来水世界》和《邮差》那样的西部史诗,演犯罪片虽然也还可以,不过显然不是他的路子。有一天居然不知道被什么蒙了心,居然跑到电影院去看Twins里面的甜姐儿阿娇演的《地狱十九层》,说起来Twins里面如果让我选的话,我还是相对比较喜欢阿娇。不过这部电影也太烂了,谭耀文这哥们儿显然根本不适合演恐怖片,自从亚视的《纵横四海》大火之后,谭耀文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路子。

今天上网一搜,居然发现土豆、优酷都已经上传了《电锯惊魂4》了,想来也是,10月31日万圣节在美国全面上映,现在已经过去 差不多半个月了,也应该已经传到国内了。主要有两个版本,都很粗,一个是无字幕的,看的太辛苦,实在是听不懂;还有一个居然是双语的,英语和汉语配音混杂在一起,要自己调整电脑的双声道切换到左声道才行。Flash视频搞双声道实在是没什么用处,像电锯惊魂这种恐怖片如果再配音的话,不用想,肯定是不伦不类,不知道能配出什么东西出来。

毫无疑问的是,竖锯大叔确实已经死去了,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一开始就是在解剖室残酷的把竖锯大叔横切竖割、上划下斩、开膛破肚的血腥镜头。拿电锯割头骨这个噱头在电锯的第三集已经上演过了,不过当时竖锯大叔还是非常生猛的,一边看着自己的脑袋被切开,一边还在镇定自若的布局。这次真的是挂掉了,整个解剖过程像脱一件大衣一样把竖锯的皮剥了下来,却发现竖锯的胃里有包装好的一个小包,打开是一个卡带,播放之后,竖锯的声音传了出来:以为我死了就完事了吗?你们错了,好戏刚刚开始……

效果确实够差的,希望能尽快有清晰版出来。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苦月亮》、《欧洲性旅行》、《色戒》以及其他的乱七八糟

很久以前下载了一部电影,《苦月亮》,导演是罗曼·波兰斯基,描述了激情、奔放而又变态到极致的男女关系。男人和女人互相占有的欲望最终吞噬了他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印象比较深刻,这次下载下来的版本没有中文字幕,没有找到字幕文件,结果就边听边看,居然有不少都可以听懂。《苦月亮》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当时让我惊艳不已,就像男主角说的,既有少女的天真,又有成熟的韵味,在BUS上那一段镜头让人回味不已。

从IMDB上找到的对白很有趣:
Mimi: I want to marry you. I want to give you babies. I want to give you the rest of my life!
Oscar: I don't want the rest of your life. I want my own.



Oscar: Nothing ever surpass the rapture of that first awakening. I might have been Adam with the taste of apple fresh in my mouth. I was looking at all the beauty in the world embodied in a single female form and I knew, with sudden blinding certainty, this was IT!
可惜的是,更有趣的细节,尤其是男主角向休·格兰特叙述那一段,没有对白,或许是太淫秽的原因 :)

欧洲的电影在性的描述上一向比较大胆,昨天去健身的时候,一个粗壮、胳膊上有纹身的哥们儿,原来是运动员,大家在洗澡的时候谈起《色戒》,然后这哥们儿居然看了一堆的欧洲电影,所以对李安鄙视不已,认为中国人没办法拍出欧洲的那种深刻。可能确实不错,不过李安的《色戒》毕竟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如果被国内剪掉的七分钟可以制作成一个《七分钟特别版》的话,一定会非常好看。

好象是04年或者是05年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美国青春片,非常类似《美国派》,名字是《欧洲性旅行》,我觉得这部电影比《美国派》好看很多,不过居然没有《美国派》那么火爆。《欧洲性旅行》讲述几个年轻人胸怀一揽欧洲美色的大志,从美国出发,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游历德过程,既是青春片,又是公路片,也是风景片,真是好的不得了。开头Scott被遗弃的镜头极其搞笑,而当Scott去参加毕业Party的时候,却发现抛弃自己的女孩儿早已经和一个摇滚朋克搞在一起,而自己却差不多半年不知情。而最让他难顶的是,就在Party上,摇滚小子自己写了一首歌,名字就是《Scotty doesn't know》,歌词是这样的:
Hey!!!!!!

Scotty doesn't know,
That Fionna and me,
Do it in my van every Sunday.

She tells him shes in church,
But she doesn't go,
Still shes on her knees, and...

Scotty doens't know, oh.
Scotty doesn't know-oh.
So don't tell Scotty!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O DON'T TELL SCOTTY!

Fionna says shes out shopping,
But shes under me and I'm not stopping.

Cuz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o don't tell Scotty.
Scotty doesn't knoooooow....
DON'T TELL SCOTTY!

I can't believe he's so trusting,
While I'm right behind you thrusting.

Fionna's got him on the phone,
and she's trying not to moan.
It's a three way call,
and he knows nothing.
NOTHING!!!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Don't tell Scotty.
Cuz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ooooow....
SO DON'T TELL SCOTTY!

We'll put on a show, everyone will go.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ooooow....

The, parking lot, why not?
It's so cool when you're on top.
His front lawn, in the snow.
Laughing so hard, cuz...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I did her on his birthday.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 doesn't know,
Don't tell Scotty.
Scotty doesn't knoooooow....

Scotty will know,
Scotty has to know,
Scotty's gotta know,
Gonna tell Scotty,
Gonna tell him myself.

Scotty has to know,
Scotty has to know,
Scotty has to,
Scotty has to,
Scotty has to go!

Scotty doesn't know,
(Don't tell Scotty)
Scotty doesn't know,
(Don't tell Scotty)
Scotty doesn't know...
Scotty's gotta go!
扮演穿鼻环、光头的朋克小子的,就是好莱坞的当红小生马特·达蒙。

Gmail联系人窗口不是改版,而是IE和FireFox不同

前两天因为在VK公司,当时FireFox上网有点问题,所以使用IE浏览器,当打开IE的时候,又发现了老的联系人窗口,以为是Gmail在测试改版,原来的联系人弹出窗口如下所示:

而在Firefox里面显示的联系人是这样的:
Firefox版的联系人采用的界面风格更漂亮一点,但是我觉得原来的界面上,“Mail”和“Chat”的两个按钮非常明显,也非常好找,而在下面的界面上,按钮就感觉不是太明显了。

Firefox的联系人显示也是近期才修改的,原来也是和IE一样的方式。

需要表扬一下的是,Gmail在修改联系人的图片的时候,用户既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上传一个文件,也可以从Picasa的相册中选择图片,真的是非常不错,除了速度有点慢之外。为什么Google Docs还不支持从Google Picasa上面直接读取图片呢?我想,是不是可能跟安全性有关呢?现在我们已经知道,Google Docs引用的图片会自动保存到Picasa的一个相册中,如果能够引用那个相册的话,就不用反复的上传同一张图片了。

两个星期没有使用Google日历

从大概2006年中旬起,开始使用Google日历记下每天的大概日程,虽然有时候记录的不是太详细,但是基本上也都算有记录。最近两个星期的心情非常不好,之前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哀鸿遍野”来形容,总之是诸事不顺,公司需要寻找新的方向以及现有的员工如何安排的问题等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是最困难的,人们往往是在行进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我。想起最初的设想,和真正的现实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现金为王,销售第一。这是最近的想法,如果公司要那么多人的话,就一定要有固定的收入,必须要量化到每个月能够收入多少、什么时候到帐、每个月支出多少、什么时候支出,必须要有“救命钱”预防公司出问题。如果公司不需要那么多人的话,就必须有一个有前景的业务方向。

因为偶然的关系,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老板和雇员之间的恩怨,老板就是方兴东,这个名字自从博客中国无声无息之后就很久没有听到了,这个差不多是第一个将“博客”这种概念引进中国、在各类媒体上发表IT文章无数、并且创建了“互联网实验室”(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互联网实验室要“实验”什么东西)的人,现在已经消失很久了。看到的文章是其原来的雇员写的,很琐碎,也很现实,大概就是一开始做的时候,大家都怀着一股豪情,觉得只要公司做起来了,大家都是百万富翁云云,结果做到最后反倒是因为几千块钱反目成仇,最终一拍两散。这种事情就是说,老板和员工永远考虑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空头支票可以支撑一阵,不过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我原来的公司也常常说,公司要上市了,公司上市之后如何如何等等,但是对于员工来说,最现实的就是,公司只是私人老板的,即使是上市了,员工能够得到什么东西呢?而且,等到真的如果上市了,人才到处都可以找到,老员工还有什么价值?更甚者,员工目前并没有一张凭据,说公司只要上市我就可以拿到多少钱多少钱,如果老板不给的话就可以告他;不是的,对员工来说完全是空的,连口头承诺都没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员工和老板肯定想的不一样——上市上市,关我屁事!

还是要继续用Google日历来记录工作和生活情况,虽然现在想起来没什么用处。老实说,过了一年,我对去年某个月的某个星期干了什么,真是没什么兴趣知道,除非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

一句话: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哀鸿遍野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Gmail改版中

这两天打开Gmail的时候,将鼠标移动到联系人上面,弹出的窗口明显不同,感觉有点不习惯,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又换回来了。

老的图片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Firefox和IE浏览器里面的显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