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果然不错
在新浪视频上看到了闻名已久的
《萤火虫》(Firefly),《萤火虫》是2002年Fox电视台的一套剧集,是导演Joss Whedon的一部科幻电视剧。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IMDB上,《萤火虫》到目前为止有16929名网友投票,投票分数竟然是惊人的9.5分!
如果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的话,可以给大家另外一个数据:公认为电影史上的绝对经典之作《教父》的投票总数是257467,分数是9.1分;而去年的商业大片《变形金刚》也只不过是7.6分。
当然,这绝对不是说这部电视剧已经超越了《教父》,只是想说,《萤火虫》如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最佳的营销案例。
既然提到了市场营销,就简单的说一下,好象是福特汽车的一个CEO曾经说过,我们不需要中间派,我们只需要最极端的评价。举一个例子,比如一款比较大众的汽车上市,如果人们给出的评价大多是6~7分的话,最后的总分可能也是在6~7分之间。而如果有一款比较极端的汽车面世,人们对这部汽车的评价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一类人非常喜欢这部汽车,甚至是爱不释手,给出了十分的高分;而另外一些人则对此不屑一顾,给出了零分的的评价,当然,中和后最终的结果可能也是6~7分。这两款最终结果一样的汽车,实际上用户在评价时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作为决策者,应该生产那一种呢?
如果按照经典的评论的话,既然前者为大众所
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更高,当然是生产前者,因为后者可能会完全
失去一批潜在的顾客。而实际上呢?如果生产后者,也就是评价在两个极端的汽车的话,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忠实的客户群,让喜欢自己产品的客户从此追随自己的产品,而不喜欢自己产品的客户呢?对不起,我的产品根本就不是给你生产的,所以,你尽可以去使用别的产品,你根本不是我的客户。
这就是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它的经典性就在于,找到那些对自己产品狂热的顾客,而对其他的顾客不屑一顾,从而避免了“高大全”的产品的出现。当然,实际上所谓的“高大全”的产品,根本就是不高、不大、不全。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如果所有的顾客对你的产品评价都是6~7分,那就是可买可不买的一个评价,他转头看到另外一个产品,给出的评分仍然可能是6~7分,而这个产品他转头就会忘记,这就是说,他的视野中有大量的这样的产品,他不会绝对忠实于某一个品牌。
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电脑MacBook、iPhone等,在全球有大量的绝对忠实的粉丝,这些人对PC、一般的MP3根本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拥有苹果才是拥有品味,所以他们会忠实的追随苹果的每一个脚步,所以每年的苹果盛会才变成大量粉丝的节日。同样的例子可以应用于像《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我对这部电影就根本不屑一顾,觉得这部电影不知所谓;而实际上全球的忠实的粉丝不停的收集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的玩具,并且乐此不疲,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本来是说《萤火虫》这部电视剧的,结果扯远了,扯到我完全不在行的营销行业了。
回到《萤火虫》,《萤火虫》创造了一个科技并不发达,但是却让人回味不已的未来世界。《萤火虫》并不像《StarGate》那样,创造了一个在星际之间来回穿梭、找到怪物、打怪物的游戏类电视剧,实际上,导演在《萤火虫》中融入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思考,从而使得这部电视剧变得更加深沉和吸引人。我现在只看到第三集,已经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粉丝狂热的追捧《萤火虫》了。而《星际之门》虽然已经拍了若干年、若干季,但是我看了两集之后,就觉得有点索然无味。还是觉得《萤火虫》更加吸引。
《萤火虫》在Fox电视台上映了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第一张图片标记的是TV Series 2002-2004),根据我找到的资料,只放了一个Season,就被Fox电视台给腰斩了,原因应该是收视率不够高——顺带说一下,美剧被腰斩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各个电视台都以收视率为电视剧的第一评分标准,所以,如果收视率不够高的话,一部电视剧很可能就被腰斩,然后换上另外一套剧集。按理说,腰斩电视剧对于美剧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然而想不到的是,《萤火虫》的平均收视率虽然不高,但是却聚集了一大批绝对忠实的粉丝,我相信,就是这些粉丝在IMDB上给《萤火虫》打出了10分的高分。《萤火虫》被腰斩之后,粉丝们就不干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致电或者是在Fox电视台的网站上留言,强烈要求恢复《萤火虫》的拍、播工作。我们知道,美剧跟港剧差不多,都不是说一部电视剧完整的拍完之后再上,而是一边播放的时候,一边继续拍。所以这个时候《萤火虫》并没有拍完,粉丝们就是想买完整版的DVD光盘自己回家看也没有办法;而且美剧是一个Season一个Season的拍摄的,这些拍摄必须要有电视台的出资以及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人员的参与才能够继续。像是《老友记》就拍了好象是十季,《24小时反恐》也要拍第七季了。同时,根据我的理解,电视台应该是对这些剧集拥有版权的,所以应该也不能说随便换一个电视台就可以接着重拍的。
粉丝大闹,希望《萤火虫》复工,但是电视台却暂时没有这个意思,因为一般来说,某一套剧集都有特定的观众,观众追一套剧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要求继续往下拍的有的是,比如说《老友记》结束的时候,不就是一堆粉丝伤感吗?但是Destiny is Destiny,宿命这回事是没办法的,几个演员已经看了十来年了,大部分观众都已经讨厌了。所以粉丝们一般闹闹也就完事了(再比如当年的大牛逼剧集《X档案》也是如此,到最后一季的时候,连大卫·杜楚尼都不愿意出演了,换上了在《终结者2》中扮演液体机器人的Robert Patrick)。电视台以为粉丝们闹闹也就算了,没想到这一批粉丝和之前的粉丝大不相同,他们不但是人多势众、闹得时间长,而且购买力也非常惊人,在那一年之中,《萤火虫》的DVD销量在全美一路飙升,好像但是DVD的销量就达到了5000万美圆(没有经过证实,记得好象是《看电影》上的数据)。
一方面是狂热的粉丝和狂热的市场(当然是长尾市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市场),而另一方面则是Fox电视台暂时没有复工《萤火虫》的计划;而且,好像导演Joss Whedon也跟Fox电视台闹翻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环球影业公司从中插了一杠子,抢走了导演Joss Whedon,拍摄了一部电影《Serenity 》,从IMDB上来看,也得到了8.0分的高分,这在IMDB上可以说已经是能够PK大量奥斯卡经典之作了,毫无疑问,我想,这也是《萤火虫》的粉丝们干的。我看了一下《Serenity》的出演名单,基本上是原班人马,导演也是原来的,所以电影能够为电视粉丝们所追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除了Mal船长之外,需要重点提一下的就是剧集中『魅姬』的演员,实在是太漂亮了,我第一眼看到就深深的被迷住了。
《萤火虫》描述的是未来不喜欢联邦统治的一群“边缘人”,游走于边际的星球,做一些偶尔合法、大部分非法的勾当,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是尘土满面的,而只有『魅姬』出现的时候,才能给我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魅姬』是在联盟注册的、合法的性工作从业者,说白了,也就是操皮肉生意的,不过在未来,魅姬的地位可是不算低,而且不是固定在勾栏之中,可以搭着飞船到各个星球去做生意。IMDB上关于《萤火虫》的花絮说,导演第一个确定的『魅姬』的出演者就是演员Morena Baccarin,果然眼光独到,我实在是太喜欢魅姬了。
说到边缘人和边际星球,不得不赞扬一下导演的聪明。我们知道,电视剧的拍摄和电影是不同的,没有那么高的成本(当然,如果是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要拍电视剧,那就不一样了),而且工期要求是比较短的,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电视剧的装备一般都是非常简陋的,而且尽量拍摄能在室内,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所以我们就看到《StarGate》系列,不管地球人通过星际之门到了哪一个星球,也不管碰到了哪一个怪物,这帮家伙操的都是熟练的美国英语,这很容易让我从剧情之中跳出来,然后想一下:应该是这样吗?再回到剧情之中的时候,已经是怀着质疑的眼光来看了,所以很容易否认剧情。而《萤火虫》所设定的环境则是500年后,地球人已经移居到了各个星球,并且成立了星际联盟,而不喜欢联盟的宁静号的成员们被联盟所通缉,于是只能在星际边缘做一些非法的交易,依靠着较为落后的科技来完成生存,以及实现导演对“联盟”的审判和质疑。
正是因为预先做了这样的设定,所以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算看到设备简陋也不会有什么质疑了,至少自己能说服自己,而导演也就可以将这一部分的钱节约出来,尽量在人物塑造上花一些心思了。
电影《Serenity》我还没看,但是可想而知的是,电影在投资方面肯定比电视剧要大气的多,所以电影毫无疑问的是可以更好的实现导演在剧集上没办法实现的更多设备、场景上的构想。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近年来美国的影视行业,电影和电视剧的互相渗透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像《萤火虫》这样走上大银幕,为导演和演员都冲开一个新天地,从此不用受电视台的鸟气了,所以Joss Whedon在录制《Serenity》的评论音轨的时候,据说没少讽刺Fox电视台。而从电影走回到电视剧的话……,如果做不好的话,肯定就会捉襟见肘了,比较容易拿来做例子的就是前几天看到的《终结者外传之Sarah传奇》,《终结者2》里面Robert Patrick塑造的液体机器人的形象已经绝对是影史上最重要、最完美的影像之一,连电影《终结者3》都绝对没有办法超越,唯一能够超越这个形象的话,我想有可能是詹姆斯·卡梅隆再度有信心拿起《终结者4》的导筒的时候,所以,将《终结者2》之后两年的故事呈现在电视里面,先不说人物方面(当然,我认为人物方面也是失败的,Sarah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谁来演出这个角色,都没办法超越,短期内的否定是一定的),作为《终结者》系列的精通者,我在看待《Sarah传奇》的时候的第一个考虑,也是导演绝对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这次从未来回来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能不能超越液体机器人?这是选定这个题材绝对没有办法避免的问题。从看到的第一集已经看到,电影的模式仍然是机器人从未来回到现在,捕杀John Connor,而未来的人类领袖John Connor也派出了机器人回到现在,保护年幼的自己。这个模式既然不能颠覆,那么很大的问题就是: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有施瓦辛格和Robert Patrick的机器人珠玉在前,整个美国电视界就算掘地三尺,也没有办法找出两个人更胜于前者,于是观众的失望是毫无疑问的;再加上特技、场面、爆炸、追逐,这些《终结者》里面必备的元素,电视剧版绝对没有办法有任何一个能够和电影版相比(提一下,2008年的电视剧版连1984年的《终结者1》都比不,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作为《终结者》的粉丝,有任何一个理由要看电视剧版的《Sarah传奇》吗?绝对没有。所以,我想这注定将会是一部失败的剧集。
到目前为止,已经播放了三集了,但是IMDB上连五个投票的用户都没凑起来,实在是失败啊。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从电视剧打到大银幕的剧集《萤火虫》,和一个失败的从电影回到电视剧的《Sarah传奇》;当然,现在说《Sarah传奇》失败言之尚早,再等等吧,看是不是会被腰斩。对了,《萤火虫》里面扮演River的演员和《Sarah传奇》里面扮演人类一方的女机器人好象是一个人?是的,IMDB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是一个演员,Summer G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