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转)

 
 

Sent to you by JerryYa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土摩托日记 by 土摩托 on 9/12/10

被无视的反对声

2006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高铁,一定不要建……高铁,一定不要建……"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上高铁,至少一定要用有碴道床。"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是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在中国的高铁大潮面前,张拾迈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中 国的地质不适合建高铁"的结论。认为在中国的地质条件下,高铁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将导致严重的斯蒂芬金效应,引起群发性的地质灾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 直致力于阻止高速铁路的盲目上马,他曾多次向铁道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这一批高铁线路的陆续通车,张拾迈教授的警 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高铁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患

"夏尔谢夫力",是科里奥利力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由俄国铁路工程师夏尔谢夫于1903年发现并引起重视。由于地球的自转,任何移动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侧 向的作用力,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火车当然也不例外,在北半球会受到向右的力,对钢轨产生挤压,钢轨又将这种作用力传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一个 向右的切向力,这个力就是夏尔谢夫力,车速越快,夏尔谢夫力就越大。早期火车速度慢,夏尔谢夫力并未严重到需要人们加以警惕的地步,然后随着火车速度越来 越快,加之建铁路的地区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在特定条件下夏尔谢夫力终于量变产生质变,并引发斯蒂芬金效应。

斯蒂芬金效应,系詹天佑的同门,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年轻工程师斯蒂芬金发现的。1926年,斯蒂芬金考察落基山区的铁路线时,发现翻过山顶后高速冲 下的火车,使得行车方向右侧的岩层、山崖发生断裂甚至小规模滑坡。这种地质破坏,正是因重力加速的火车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引起的,而且这种破坏可以是"隔山 打牛"型的,斯蒂芬金亲眼观察到与铁路线隔着数条河谷的山崖,在火车通过时产生了裂纹。因为地表岩土的刚性可以使夏尔谢夫力持续传递,远至数百公里以外, 就像一粒高速运动的台球击中一列紧挨着排放的台球左侧,最右边的球却会被弹开一样。坚硬的地表岩土起到了那一列台球的作用,传递着夏尔谢夫力,直到遇到特 定的地质结构使力无法继续传递,便在此时释放能量,造成地质破坏。夏尔谢夫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山脉、峡谷等复杂地貌反射、折射而改变行进方向,使得追踪 和研究它变得尤为复杂。

斯蒂芬金效应并不总是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它的作用效果与当地的地貌、地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遍观全世界,建有高铁的大多数国家分布在西欧和日本,它们的地 质和气候条件能让斯蒂芬金效应降到最低,从而适合高铁的建设,而中国很不幸,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宜照搬欧洲和日本的高铁方案。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夏尔谢夫力很容易被均匀地分散开,就像形状规则的蛋壳能够承受一定的撞击而不破碎一样。而在起伏不定的地形,夏尔谢夫力的传递不再齐头并进,遇到突起的山 峰,深陷的河谷等,数百米范围内不同大小的希尔谢夫力就会对局部地形产生撕扯、挤压、剪切的效果。西欧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夏尔谢夫力的被均匀的分散了。 日本虽然山脉众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口居住于大城市中,山区只有少数农民,且由于地震频发,大多数夏尔谢夫力造成的隐患已经在地震中被一并释放了,日本的地 质灾害预防做得好,房屋抗灾标准高,使得斯蒂芬金效应无法产生有破坏力的影响。同样的地形条件下,在弹性系数大的岩土中,夏尔谢夫力则更容易被缓冲、吸 收。日本和欧洲的土质条件也远比中国适合高铁。日本湿润多雨自不必说,西欧也比中国大部分地区多雨,加之欧洲和日本气候比中国寒冷,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微生 物分解矿化的速度慢,地质史上数十亿年的积累使得欧洲和日本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胡敏酸、多聚六磷酸肌醇络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弹性系数大,能起到吸收缓冲 夏尔谢夫力的作用。中国气候相对干燥少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作用气温往往高于32度,微生物矿化速度快,加上近半个世纪来水土保持不佳,土壤沙化、板结, 更是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质弹性低,无法起到降低夏尔谢夫力的作用。地球是个扁球体,纬度越低的地点地球半径越大,受到的夏尔谢夫力也就越 大。日本和西欧建有高铁的地区比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纬度高,如日本东京的纬度接近于中国济南,法国巴黎的纬度比满洲里还要北,而德国柏林的纬度,则相当于 中国最北端的漠河。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低纬度,遇到的夏尔谢夫力之强是西方的高铁建设者们不曾遇到过的。2004年,当中国政府的代表与参加竞标的西门子 集团洽谈高铁和动车技术引进时,德国人以近乎傻气的严谨和善意提醒到:"贵国是否论证过高铁项目在地质灾害方面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宁可自砸饭碗也要为 客户的安全负责的态度,却被中国代表当作了耳边风。

有心无力的智者

日本和西欧的气候、地质条件能有效地减少夏尔谢夫力带来的斯蒂芬金效应,适合建高铁,而中国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制定铁路修建方案。张拾迈教授清楚地看 到了这一点。年迈的他肩负着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背着沉重的仪器走遍了中国的山川大河,详细测定了各地的土壤弹性、硬度系数等指标,考察了地形地 貌,绘制了无数张地形图,挑灯夜战演算夏尔谢夫力的作用模型,计算了数百处可能发生灾害的"问题地带",并写成报告,多次致信铁道部和国务院,陈述了高铁 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张拾迈教授又对世界各国的地质、气候条件与中国做了详细的比较,为 中国的铁路发展指明 了方向——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不盲目追求高速度,降低车速以降低夏尔谢夫力,同时以更经济的手段提高运能。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气候比中国更加炎热,土 壤弹性小,纬度也比中国更低,印度铁路的夏尔谢夫力也是不容小视的。印度没有为了政绩或者自豪感而盲目提高火车速度,而是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降低车速,减 小夏尔谢夫力。为了提高因缓慢的车速而降低的运输效率,印度在单位车次的运输量上发掘潜力,甚至不惜把车速降到人可以自由攀爬和跳车的地步,让每一列火车 都发挥它最大的运能。张拾迈认为,中国尚有8亿农民,他们并不富裕,分散居住于广大的农村和县城地区,他们需要享受铁路带来的便利,需要与外界联系。借鉴 印度铁路的模式,让火车慢下来,让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搭车和下车,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让中国最大的群体享受到出行的便利,他们的经济状况会 随 着与外界的交流而提高,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富裕水平和发达程度。在这个问题上,张拾迈教授不仅肩负着中国地质安全的责任感,他也为中国最广大群体的切身利 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4年,张拾迈不顾家人的关心劝阻,以无比的责任感,拿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作路费,自费去印度考察铁路,直到患上严重的肠胃疾 患,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吊着输液瓶被抬回国。在养病期间他也闲不下来,在病榻上写成《印度国铁考察报告》,寄给铁道部和国务院。这份燃烧了一个老人的生 命和健康写成的珍贵报告,却被上面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2005年起,张拾迈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高铁方案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张拾迈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 的底线,希望高铁建设至少保证使用有碴道床——就是平常我们所见的有石子铺垫的铁路。石子可以对夏尔谢夫力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今天我们的高铁建设中普遍 采用的无碴道床,把钢轨硬生生钉在水泥地上,则会给夏尔谢夫力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2005年底,劳苦奔波的张拾迈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 有起来。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2006年以前,中国大部分铁路的运营时速在120公里以下。今天,随着一批时速220,350,甚至380公里高铁的建成通车,夏尔谢夫力和相应造成的斯蒂芬金效应相比过去是飞跃性的。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国的地震灾害变得异乎寻常的频繁。

2009年12月1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5月12日,成灌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2月25日,云 南楚雄发生5.1级地震。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数千死亡。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伤亡惨重。8月14日,四川汶川发生 泥石流,造成41人失踪。2010年4月27日,广东梅州地陷,出现400平米巨大天坑,深度超90米,四川宜宾更是在7天之内发生数十次地陷,产生26 个深不见底的天坑。7月19日,正值长江洪峰期的九江大堤,发生数百米宽的崩岸。这些突然增多的地震灾害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高铁究竟有着怎样的联 系,也许只有逝去的张拾迈教授能告诉我们。

每日一歌:Kings Of Convenience-《I Don't Know what I Can Save You From》:

You called me after midnight,
must have been three years since we last spoke.
I slowly tried to bring back,
the image of your face from the memories so old.
I tried so hard to follow,
but didn't catch the half of what had gone wrong,
said "I don't know what I can save you from."

I asked you to come over, and within half an hour,
you were at my door.
I had never really known you,
but I realized that the one you were before,
had changed into somebody for whom
I wouldn't mind to put the kettle on.
Still I don't know what I can save you from.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修复Win2003无法使用网络功能

我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几年的Hedy)无法使用网络,无论是使用无线网卡还是使用网线都无法获得IP地址,Ping localhost 显示为Ping $ 之类的怪符号。检查事件查看器,发现有错误提示信息,显示为『使用了与请求协议不兼容的地址』,并且IPSec服务无法正常启动,尝试启动该服务仍然提示以上的错误。

使用netsh winsock reset命令,重启机器,网络正常。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SALT》非常酣畅淋漓的动作电影

    对安吉丽娜·朱莉说不上特别感冒,几部评论颇佳的电影包括和皮特一起被提名找孩子的那部都中途昏昏睡去最后只好不看了事,《SALT》挂在天线视频和迅雷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总是没有兴趣点击打开,想不到,今天看了之后……,觉得巨牛无比,这样的动作电影实在是太紧张刺激、酣畅淋漓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竟然连续对美俄两国总统下手,实在是有想象力。

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罗曼·罗兰斯基《影子写手》

    《影子写手》实际上是欧美阴谋片的一个典型,罗曼斯基在这部电影里面没有弄出新意,让伊万·麦格雷戈扮演影子杀手、让皮尔·布鲁斯南扮演托尼·布莱尔也没什么出奇之处;如果有出彩的话就是露丝的扮演者——也就是布莱尔的妻子切丽。如果没记错的话,在《Queen》里面应该也是她扮演切丽吧?不知为何,总之觉得很传神。

    把布莱尔的老婆弄成美国CIA的间谍,真有你的。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被中国队附体的阿根廷完败于德国

    阿根廷以大比分惨败于德国可以说是亘古罕见,网友议论纷纷,阿根廷国内也将矛头纷纷指向马拉多纳,殊不知,阿根廷失败的原因另有真相!诸位看官,自从世界杯开幕之后,大家在电视上就可以看到梅西代言腾讯的广告,正是由于这个广告,才导致了阿根廷的最终惨败。

    请看:梅西代言了腾讯网之后,在世界杯全程中一球未进,而最后一场阿根廷对阵德国队的开场后黑色三分钟和终场前黑色三分钟和中国足球队的历次遭遇何其相似!所以,阿根廷失利的全部责任只在梅西一人而已,如果梅西不代言腾讯网,那么中国队的灵魂就无法如跗骨之蛆一样紧紧的缠绕着阿根廷队,使之无法摆脱中国足球式的命运!

    于是想到,中国足球冲出世界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百毒公司、腥浪公司、傻狗公司纷纷邀请所有的世界强队的大牌明星代言,强队就将会毫无疑问的纷纷落马,而中国足球的振兴与崛起简直就易如反掌了!

    可见,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力!就是神力!

    今天的阿根廷后卫,继承了中国足球队的光荣历史和传统,范志毅、孙继海、李玮峰在这一刻灵魂附体,这一刻,阿根廷的后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阿根廷的门将面对着全体华人的目光和期待,克鲁泽在世界杯已经进了13个球,他肯定深知这一点;十秒钟之后,他还能微笑着面对这个人吗?球被踢进了!比赛结束了!!阿根廷被淘汰了!!!被中国队附体的阿根廷取得了完败,失利于德意志!!郝海东生日快乐!!!!!!!!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送你26朵玫瑰

『送你26朵玫瑰』

在大雨磅礴的那一天
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搜寻
它早已缺失的浪漫

送给你26朵玫瑰
你说,27会有更多隐喻
我故作茫然的看着你
眼中却已有笑意

生命
展开了
真的吗?

过去
已消失
还在吗?

于是
在大雨磅礴的第二天
送你26朵玫瑰


·极少写诗这种东西,因为诗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实在是多余的;不过今天突然有了一丁点兴致,随手涂鸦而已。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Fwd: eEEksoft Display in iFrame


As a quick hack, you could do the following:

Opening in Parent window Step 1:
Add the following function to the sScript constant in the PopupWin.cs class

  	function [id]espopup_clientLoad(newTitle, newText, newContent) {

[id]bChangeTexts = true;
[id]nTitle = newTitle;
[id]nMsg = newText;
[id]nText = newContent;

[id]espopup_ShowPopup(null);

}

Step 2:
Recompile the PopupWin project to update the control with the new piece of JavaScript. (Note: you could remove steps 1 and 2 and just add the JavaScript to the page manually - need to replace the [id] bit with the correct ID for the control - but this wouldn't be as much fun would it Smile 

Step 3:
Place the control as normal into the parent page.

Step 4: 
Add some javaScript to the page within the IFrame, so that everytime it loads it calls the following:

window.parent.SAMPLEIDespopup_clientLoad('New Title Text', 'New Content Text', 'New Content text or HTML for popup window');

Note: the SAMPLEID above will need to be replaced with the ID value of the popup window.

This will then open the popup in the parent window, this also has the added advantage that all the code required to generate the popup is only loaded the once, in the parent window and not each time the iframe loads.

Hope this helps

Mark


Wandering through a World full of wander...
View Thread·PermaLink·Bookmark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通过虚拟光驱和虚拟机的Linux共享数据

    安装了Vmware的OpenBravo虚拟机,发现无法和Windows2003共享数据;没有ftp命令,也没有文字版的lynx浏览器,无法通过http和ftp的方式访问文件;通过直接mount磁盘的方式?很复杂,没有看明白。

    我是这么解决的:
    1、Windows系统上有DAEMON虚拟光驱程序,新建一个虚拟光驱;
    2、将需要的文件用WinISO压缩成一个ISO文件,然后用虚拟光驱装载;
    3、在VmWare中设置连接该光驱、启用该光驱;
    4、用mount /dev/cdrom的方式加载光驱;

    可以正常访问

2010年6月7日星期一

多快好省地创造中国司法奇迹

 
 

Sent to you by JerryYang via Google Reader:

 
 

via 非常日報 by 常非常 on 5/31/10

作者:滕彪
多快好省地创造中国司法奇迹

【滕按:福建南平幼儿园凶案,郑民生323日被抓捕,48日一审宣判,420日二审宣判,428日被执行。从抓到毙,36天。

江苏泰兴幼儿园凶案被告徐玉元,429被抓获,515一审被判死刑,526二审维持原判,530日执行。从抓到毙,31天。

 

从江苏泰兴徐玉元案的二审宣判到枪毙,只有4天。中国司法的效率简直举世无双:案卷移交最高院、最高院组成合议庭、开始死刑复核、作出核准决定,送达核准决定、执行死刑——4天就完成了,其中还有一个周六和一个周日!

 

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院,受到海内外观察家的普遍肯定。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这幅德行!这不能不让人担忧530日出台的两个《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我们拿什么来保证这些看起来进步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走样?!就像错案追究制和国家赔偿制度,听起来是不错,但现实当中,很多明明知道是错误的案子,因为涉及追究法官责任和国家赔偿,而加大了纠正的的难度。

 

下文是2007年死刑复核权刚刚收回最高院以后,我和李方平写的一篇文章。从二审宣判到执行死刑的时间:郑筱萸案,13天;段义和案,10天,南平案,8天,泰兴案,4天!看来我们正在多快好省地创造中国司法奇迹!】

 

 

郑筱萸案扇了死刑复核程序一记耳光

 

滕彪 李方平

 

去年4月我在国家药监局关于"奥美定"的听证会上认识了一个深圳女孩,她在一次美容手术中,一只眼睛失明了。而她只是30万"奥美定"的受害者之一。此外还有"齐二药"造成至少13人死亡、"欣弗"则致死11人,目前还有多少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正规药品制造企业制造出来的致命毒药,还是个未知数。平均每天审批近30种新药的国家药监局可谓民愤极大。这也注定了郑筱萸日后的命运。

 

郑筱萸案从20076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死刑判决,到710日执行死刑,除期间6个休息日外,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死刑复核的时间仅13个工作日。郑筱萸案如此非同寻常的司法高效,给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程序以促进公平与正义的设想蒙上阴影。由于郑筱萸案是今年元旦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以后关注度最高的死刑判决,它成为人们观察死刑复核程序严肃性与有效性的第一个重要标本。基本结论是:郑筱萸案狠狠扇了死刑复核程序一记耳光。

 

众所周知,刑事诉讼有极其严格的期限规定,例如侦查、逮捕、审查起诉、一审和二审都有明确的办案期限,超过法定期限就属于超期羁押。而我国《刑事诉讼法》惟独没有对死刑复核程序规定具体期限。1996年大规模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之所以保留特例,当然是考虑到死刑复核的特殊性,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

 

20073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给死刑复核定了以下四条原则:1、复核死刑案件,应当对原审裁判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诉讼程序进行全面审查。2、死刑案件复核期间,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提出听取意见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人的意见,并制作笔录附卷。辩护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3、复核死刑案件,合议庭成员应当阅卷,并提出书面意见存查。对证据有疑问的,应当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到案发现场调查。4、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原则上应当讯问被告人。2007316,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做客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时,就死刑复核话题回答两会代表、委员,提及最高人民法院在死刑复核期间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合议庭审理,然后经过审判委员会审理决定。

 

就郑筱萸案而言,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确认郑筱萸利用职务便利,接受请托,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我们还通过郑筱萸的律师公布的九份法律文书知道,郑筱萸在8宗25次受贿行为中,本人直接收受贿赂的有4宗,其余4宗13次受贿均为家属所为。客观而言,郑筱萸案涉案者行政级别高,时间跨度长,受贿数额大、次数多,还牵涉其妻、其子和8名行贿人,属于案情比较复杂的案件。按照《意见》确立的全面审查原则,合议庭需要全部阅卷,讯问被告人,讯问另案处理的郑筱萸的妻、子,询问或讯问8名行贿人,最后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在证据全面核实后再进行合议审理,最后经过审判委员会审理决定。如此繁杂的工作,岂是13个工作日能够完成的?——我们有理由怀疑,最高法院除了听取"上级指示"以外(一个国家的最高法院竟有"上级",本身就有些悖谬),是否进行了上述任何一项工作?

 

对郑筱萸案进行的死刑复核(如果还有的话),太过急促、草率,暗箱操作、自食其言。这样看来,上收后的死刑复核程序显然还属于近乎封闭的内部审批程序,不但被告人、辩护律师、证人难以见到复核法官,甚至"合议庭成员阅读全部案卷材料" 也难以实现,更遑论对新证据的调查与核实。不久前还在为回收死刑复核叫好的法律人,怎能不为之担忧?

 

如果一个人从被拘捕到被执行死刑的速度,或者从判决死刑到执行死刑的速度,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中国的法律机构当之无愧。1983年严打期间,很多人从被抓到被枪决只有4天时间。1996年,刚过18岁的内蒙青年呼格吉勒图从发现尸体报案到被执行死刑只有61天。1989年,滕兴善从被湖南省高院裁定维持一审判决到被执行枪决只有9天。1994年,聂树斌从终审判决到执行死刑只有2天的间隔。刘涌案,20031222日上午1004分,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法庭的审判长宣布了判决结果,上午11时左右在锦州中院被执行死刑,仅用一个小时左右。——现在我们知道了,严打期间存在着大量的冤案,包括死刑冤案。仅从实体上来说,上面的呼格吉勒图、滕兴善和聂树斌都是被错杀的无辜公民。即使是十恶不赦、非杀不可的犯罪分子,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拘捕、起诉、审理、判决和复核;猴急似的把人押到刑场,太有损司法的庄严。

 

人死不能复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还有一些没有立法死刑废除的国家,在实际上也不再执行死刑。而保留死刑的国家或地区,对待死刑也极为慎重,很少判决死刑,判决了也很少执行,要执行也一等再等。比如在美国,从判决到执行死刑,平均有10年时间,为的就是看犯人是否在被处决之前用尽了一切申诉手段,是否排出了一切合理怀疑;这体现了对生命/死亡的慎重态度。

 

但郑筱萸必须死。民愤极大只是被利用的幌子而已。他甚至不像其他被处死的高官一样只是个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必须被处死,是因为他所从属的、一度从中获得巨大好处的这种政治体制,需要借助他的死刑来平息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药品的愤怒,来转移对奥运食品安全问题的视线,来表明中国政府反腐的决心,来获取暂时的、廉价的政治合法性。他不但必须被处死,而且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被处死。

 

但死刑复核程序本身不能死掉。几十万人成了国家药监局权钱交易的牺牲品,郑筱萸成了政治运作逻辑的牺牲品,但是法律的尊严不能成为郑筱萸之死的牺牲品。20053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德国记者有关中国政府是否有计划取消死刑的问题时说:"我们将用制度来保证死刑判决的慎重和公正。"看来郑筱萸案不仅仅是狠狠扇了死刑复核程序一记耳光。

 

2007-8-31

 

 

 

 

 

(文章完成之际,得知济南人大常委会主任段义和被执行死刑。从山东省高级法院于2007823日作出二审裁定,到95日被处死,共10个工作日。根据报道,最高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复核;但哪一天组成的,哪一天作出核准决定的,均不得而知。可以肯定地的是,从开始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核到作出核准决定,从核准到执行死刑,加起来不超过10天。本文标题似乎可以改成《郑筱萸案、段义和案:扇了死刑复核程序一记又一记耳光》。)

 

(原载《公民》2007年第7期)

 

来自 http://tengbiao1.fyfz.cn/art/631899.htm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移动支付的创意非常、非常牛!

Square: 移动支付的新贵

这次 Google I/O 大会收获颇多,其中的一个就是 Square 发布了他们的 Android 应用,并在现场发放了少量的 Square Dangle ,就是一个小小的正方形的读卡器。(不是读内存卡啦,是读信用卡,借记卡的那种)。

Square 的技术实现很聪明。这个四四方方的读卡器把信用卡磁条的信息转换成音频,然后 iPhone,Android 的 Square 应用会把音频再转换成数字信息,然后把这些付款信息用加密的方式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然后返回刷卡是否成功的信息。(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拿着刀叉到处跑的机器人小弟?)

对,这个就是用 HTC G1 通过音频链接到 Arduino 开发板,G1 发送 DTMF 音频信号给 Arduino 指令,然后机器人小弟就会到处跑啊跑的,哈哈,Square 的实现方法是类似的。

Square 硬件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可以用白送读卡器来吸引商家和新客户。音频输入是普通的 3.5 mm 接口,基本上主流手机都支持。他们的应用还支持手工收入信用卡号码信息,所以没有这个读卡器,也可以完成刷卡支付功能。那大家可能要问了,我为什么需要这个冬冬呢?我们看看 Square 的来历吧。

2009 年 2 月,Square 的创始者之一 Jim McKelvey,他在旧金山销售他自己制作的玻璃工艺品,由于不能接受信用卡支付的方式,他的一个交易黄了。当天,他就打电话给 Jack Dorsey(对,就是 Twitter 的创始人,也是帅锅,还是个强大的程序员~偶像啊~~见左边靓照 ^_*//)

他们讨论了移动支付的这一空白区域,几天后,Square 在旧金山诞生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三个创始人做出了第一个原型,Jack 做服务器端程序,Jim 做硬件和支付商合作关系,Tristan O'Tierney 开发了 iPhone 应用程序。不久,他们就收到顶级风投 Khosla Ventures 的 1 千万美元的投资。有钱好办事,他们网络了大量顶级人才,包括 Bob Lee ( @crazybob )。Bob 是 Android 核心框架的开发者。他也是鼎鼎有名的轻量级 J2EE IOC 框架 Guice 的开发者,也是长途游泳的健将(为什么牛逼的老外会这么牛,牛得一塌糊涂~~膜拜中。。。)

当前如果一个商家想实现信用卡刷卡支付,他们要填很多表格,要审核,还要买专门的刷卡机器,成本很高,费用也不低,还有些人可能条件不够被拒绝。Square 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信用卡支付的功能,你只需要一个有效的银行支票帐号,和 Square 的软件。而且,个人也可以使用 Square 的软件来收取信用卡支付款,比如你在 ebay 上拍卖了一个你不要的家具,但对方没有现金,没事,拿出你的手机,插上 Square 方块,刷吧~!

好吧,我们看看 Square 支付的具体流程吧:

首先,插上 Square 方块:

运行中的 Square 软件会检测到方块的插入状态:

然后收入收款金额,还可以附加一张商品的照片:

然后,刷卡。。。

提交到服务器上处理付款事宜。。。

支付成功了,可以当场发一封支付收据的 email 给客户

支付成功:)

然后在 Square 的网站上,可以查看支付的信息,包括支付的地理位置,产品图片,和其他信息:

整个流程非常流畅,Square 的 Android 应用也做得很漂亮,很赏心悦目的感觉。每笔支付,Square 收取 15 美分 + 2.5% 左右的手续费,这和其他付费系统相比,也是很有优势的。据说 Square 会发布相关 SDK,以提供给其他开发者扩展 Square 的应用范畴。(Google I/O 的同一天,PayPal 发布 Android 的 SDK,巧合?)

Square 极大的降低了移动信用卡支付的门槛,他们所带来的变革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也有支付行业的业内人士对 Square 的前途表示怀疑,但据最新的风投估计,Square 的价值已经达到 4 千万美刀。我们相信,云集大批高手的 Square 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凡是有 wifi,3G 数据链接的设备,都可以使用 Square 的服务,比如,你的 iPod :)

Follow @lordhong,转载请注明 ifanr 原文链接

2010年5月22日星期六

艾未未的《一个孤僻的人》

艾未未的《一个孤僻的人》
之前看过了艾未未的《老妈蹄花》等纪录片,讲述四川地震的事情,非常不错;
《一个孤僻的人》,是讲述杨佳的,讲述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拿起刀,向着代表公权力的警察下手;

  1. 杨佳两次审讯的律师是谢顺明和翟建,都是上海人;
  2. 杨佳的父亲是杨福生,并不太如意的一个老年人,两句话印象深刻:从公诉人到法官到律师,全是上海帮;杨佳这孩子,在法庭上如此镇静,我佩服他,应该向他学习;
  3. 杨佳的姨妈王静荣一直在电影里出现,当杨佳被判刑之后,王静荣拒绝了再和摄制组联系:我现在真的特别胆小;
  4. 杨佳的母亲王静梅被关入精神病院,并且赋予了一个名字:刘亚玲;杨佳的母亲在杨佳被执行死刑的前几天放了出来,没有在镜头中出现;
  5. 杨佳母亲的Twitter帐号是 jjdmama,其中的一条消息:@jjdmama: 28年相依为命,在儿子最需要我时候,他们(那些违法者)确(实)没让我说一句话(被非法拘禁在安康医院143天),到底谁在违法!心痛啊!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中兴岂有张居正

用自由门翻墙的时候,看到消息,说是上意最近非常喜欢张居正,希望在中高层员工普及学习。张居正不可谓不是一个传奇的例子,朱元璋建国,对武将的约束做到了极限,而重用文臣,使得文官的权力大增;文官待遇的低下,造成了群僚贪腐民不聊生的情况。其实明朝和当今的对比,自建国已有之,到目前的情况更是可堪一比了。只不过,当时明朝的官员,多是因为待遇太低而不得不贪、不贪就无法生存,而当今却是高薪养贪,简直是亘古所罕见。
在推特上开了一个#zhangjuzheng的标签,写了几推,弄了两幅对联:

有句老话说:任你官清如水,奈何吏滑如油。张居正的年代和当今的年代,官吏之贪腐不堪、为所欲为,都是史所罕见的。而明朝官吏之清苦迫使他们不得不为之,那么当今高薪养贪更是亘古之奇谈了
#zhangjuzheng 8 minutes ago via web

对张黎导演的《大明王朝1546》倾慕不已,希望可以看到《大明王朝1583》也就是传说中的万历十五年;前几年的消息是在筹备当中,现在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不会是做了太监吧?
#zhangjuzheng 12 minutes ago via web

改一下第二副对联,居然刚才有两个“有”没看到,看来对文字真是迟钝了许多:祸国殃民因贵党 中兴岂有张居正 #zhangjuzheng 16
minutes ago via web

关于张居正创作的两幅对联我自己都非常喜欢:1、群僚乱政,风雨飘摇,民生苦困因贵党;乾坤颠倒,大势将去,庙堂已无张居正 2、祸国殃民有贵党
中兴岂有张居正 #zhangjuzheng 18 minutes ago via web

关于涛哥喜欢张居正一事,又凑了一副对联:
群僚乱政,风雨飘摇,民生苦困因贵党;乾坤颠倒,大势将去,庙堂已无张居正 #zhangjuzheng 20 minutes ago via web

明朝从朱元璋兴国,到国之将颓,经历了多少年?而高祖建国,到现在群僚乱政民不聊生,又是多少年?想想真是有意思 #zhangjuzheng 24
minutes ago via web

如果涛哥呼吁张居正的出现是事实的话,那可真有点意思;当下之世事,和明朝中期的颓废不堪,群僚乱政真是有的一拼啊 #zhangjuzheng 26
minutes ago via web

之所以号召张居正的出现,无非是张居正做了两件事情是当下必须要做的:1、维护的政权的稳定;2、容忍并参与了贪腐 34 minutes ago
via web

听说涛哥在号召中高层员工看《万历首辅张居正》,感慨之下,写了一副对联:祸国殃民有贵党 中兴岂有张居正

2009年12月22日星期二

关于《死神来了》4:补充两句

关于《死神来了》4:补充两句






    说实话,自己在07年写的东西,自己都完全忘了,当时在想《死神来了》的疯狂逻辑的时候,想到了死神其实使用的是While循环,而不是For循环,从而导致了每一个人都会被杀死,绝无遗漏,这也是《死神来了》的固定模式,当时在文章末尾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如果有办法把死神领到一个死循环里面的话,那么是不是大家就都有机会了呢?妈的,耗光你的内存,最终让你蓝屏!
    当时想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写到程序的原因,所以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余下的人,也就是让死神重复的去杀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如何去判断“死”这个状态,是需要考虑的),但是总也杀不死,所以剩下的人也就会得救了。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抢救《死神来了》这部电影的一个好路子,因为现在《死神来了》已经完全没有当初的惊艳了,反正就是重复杀人、所有人必死,最后大结局全部完蛋,毫无意外可言。尽管是启用新演员、低成本制作,但是也确实是毫无新意,观众不领情,从《死神4》只有80多分钟或许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看来有必要给他们的导演一份Email,说说这个想法:下一部电影,成功的制造了“涡旋”(类似百慕大三角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死神不能判断一个人的生死,从而不断的去杀一个人),后面的人从而得到了救赎;或许在30~40年之后,因为另外的人为原因,导致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才使得后面的人被杀死,嗯,这是一个好路子啊。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The Thirteenth Floor》:平行宇宙的新诠释方式

《The Thirteenth Floor》:平行宇宙的新诠释方式






    没想到《The Thirteenth Floor》这部电影居然是1999年的,其实,哪怕是放到十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仍然是大有看头。关于平行宇宙,自从被提出来以后,就成为科幻电影的宠儿,不少电影都反复的在拿平行宇宙说事,不过,却完全没有这部电影诠释的这么好。

    故事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讲起,讲一个预感到危险的老人,将一封信给了酒保,交给一个可信任的人,想不到酒保却私下拆开了信,看到了内容;回到当代,老人是一个科学家,和他的拍档一起,用电子技术“创造”一个世界,就是那个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那个世界并不存在,而仅仅是计算机程序而已;老人到一个酒吧里,打电话给他的研究拍档,却想不到被杀害了。拍档开始研究老人被杀的事情,谁知道又凭空钻出了一个老人的女儿,整个剧情扑朔迷离,简直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部电影的主要立意其实就是基于类似“平行宇宙”这个理念的,不过开始完全没有提到这个概念,而是着重于当前这个时代如何创造了过去的那个时代,以及如何在过去和现在中寻找事件的真相。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就是电影的后面,突然发现,原来“现在”也只不过是被未来的人创造出来的而已,也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震撼实在是太强了,所以这个电影实在是非常不错。

    翻译成《异次元骇客》其实挺瞎的,不过这个电影的名字《The Thirteenth Floor》也不好,没办法体现出电影真实的意思。


    IMDB上被推荐的一条评论还挺中肯的,如下:

    The Thirteenth Floor,in my opinion,is an underrated SCI FI classic. It ranks with Blade Runner, The Matrix & Dark City as Science Fiction with a brain. Not only does it raise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round technology , reality and existence it is also an entertaining noir-thriller with a few twists. Visually it is similar to the films mentioned above (dark neon-soaked landscapes) however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modern and the 1930's adds another level to the films beauty. The film is well cast (Gretchen Mol looks stunning)and Craig Bierko carries the film well. It's one of those rare films that crosses quite a few genres - intelligent sci fi - murder mystery - film noir - thriller - love story.If you enjoyed Blade Runner and The Matrix you will certainly like this film.

    To Chinese:『《第十三层楼》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被低估的科幻经典之作,和《银翼杀手》、《黑客帝国》以及《Dark City》一样经典。之所以说它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围绕着技术、现实和存在提出了哲学的思考,同时它也是一部非常有娱乐性的黑色电影。表面上这部电影与上面提到的几部电影一样,但这部电影中1930年代和当代的对比使得电影更上层楼。电影制作的非常不错(Gretchen Mol看起来漂亮极了)Craig Bierko在电影中的表现非常不错。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极为罕见的跨越了多个电影种类:科幻、谋杀、黑色、惊悚、爱情。如果你喜欢《银翼杀手》和《黑客帝国》的话,你应该会喜欢这部电影。』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死神来了4》没有那么惊艳了

《死神来了4》没有那么惊艳了






    07年的时候看《死神来了》,当时还写过一个《<死神来了>的程序逻辑》的文章,说明死神来了使用的是While循环,而不是一次性的For循环。不过《死神来了4》却没有弄出更多的新意,死神为了弄死最后的三个人,实在是费了太多气力、也死了太多人了。

    当时那篇文章,看起来似乎更有激情一些,现在已经没什么激情写这些东西了。

《死神来了》的程序逻辑

    前一段时间在土豆网上看到中央电视台的《第十放映室》,将施瓦辛格的《终结者》三部曲,说三部曲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模式:施瓦辛格光屁股登场、到酒吧抢衣服眼镜摩托车、正邪双方开始找同一个目标、公路追车、狂撒弹药、最终在工厂对决。《第十放映室》当时怎么说的不太清楚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对于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敢于这样重复自己并且能够取得成功表示致敬吧。不过,我回顾一下我看到的三部曲,大家就可以看到,其实很多三部曲都是这样的,都是重复已经成功的桥段。当然了,这里所说的三部曲,是不包含像《魔戒》、《哈利波特》这种类型的三部曲的,这种类型的三部曲实际上就是电影连续剧,我所说的三部曲是情节上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前后联系的那种。

  1. 《电锯惊魂》三部曲:三部的基本情节都是一样的,一开始都是一个引子,引子里面的哥们儿是必死无疑的,只不过是死亡的方式不同而已;重头戏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被困在一起,要通过各种方式一个个的死亡。“竖锯”JigSaw深沉而又冰冷的声音:“I want play a game”,也贯穿三部;
  2. 《心慌方》三部曲(《Cube》):三部曲的情节也是一样的,一群人被困在一个不知道如何才能出去的立方体中,立方体遍布小房子,房子里很多都有机关,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机关,必定要送命;
  3. 《死神来了》三部曲:最开始都是一场大灾难,因为有人预见了灾难,所以少数人得以幸免,但是灾难仍然按照它自己的逻辑,找到剩余的人,并且一个一个的将他们杀掉;
  4. 《隔山有眼》两部曲:都是被困在山里,然后一个一个的被干掉,杀手是被核辐射了的变种人;

    以上都是恐怖片,除了《终结者》不算。

    如果分析一下恐怖片的话,《死神来了》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以《电锯惊魂》、《心慌方》、《隔山有眼》为例,这种类型的恐怖片是有典型的正、邪双方的,虽然是一般正方在明处,邪恶的一方在暗处,然后经过激烈的拼杀,或者有人生存下来,或者全部被干掉,但是毕竟像这样的恐怖片,邪恶的一方是一个最终可以看到的实体,所以像这种,只要能够有办法掌握了实体的弱点,就可以想办法将之击破,然后逃出生天。

    《死神来了》就不是这种模式,《死神来了》认为灾难是必然会发生的,而在灾难中注定要死去的人是一定会死去的,虽然有时候因为某个人的预见性,预先看到,并且阻止了灾难的发生,但是只要他(或她)一天没死,灾难就会一直找上来,直到这个人被杀死为止,这是比较恐怖的。在这部电影里面,死神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任何一个可见的东西,它只存在在Alex和他的幸存的朋友的恐惧之中。它从来没有现身过,通过一缕清风、一个个的惨不忍睹的事故,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之前看过《死神来了》2和3,但是没有看1,看完了1,有一个想法,觉得对《死神来了》这部电影,里面的死神实际上是一段程序。

    以《死神来了1》为例,一开始就是180号飞往法国巴黎的航班,在飞机还没有起飞的时候,主人公Alex预见性的见到了飞机爆炸,那种真实性仿佛亲身经历(第二部是摩天轮倒塌,第三部忘了),惊恐之下,下了飞机,同时被他拖累下机的还有几个人,这几个人都不停的抱怨Alex。然而,在飞机刚刚起飞之后,飞机竟然真的爆炸了,所有的人全部丧命。Alex和他幸存的朋友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想不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中的一个幸存者竟然离奇的死去了,死亡的方式也是意外。在这个幸存者死亡之前,Alex同样预感到了危险,并且认为这个幸存者的死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死神”的刻意设计。同时,死神的设计是有顺序的,警方对飞机爆炸现场的分析为Alex提供了帮助,原来飞机爆炸的时候,是从左前端向右后端爆炸的,这样,尽管飞机上的人在我们看起来是一起身亡的,但是在死神看来,是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这样的顺序,所以,幸存下来的人也将会按照当时在飞机上的座位的顺序被杀死。

    从软件的逻辑上来看《死神来了》这部电影,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当第一次大型事故发生的时候,除了少数幸存者之外,所有的人都死掉了,幸存的人在悲伤的时候也感到幸运,他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过去了,所以,我们分析他们的潜意识,可以认为是这样的程序逻辑:
Begin For循环 逐个遍历事故中所有的人
    Kill 当前的人
End For
    如上所示,剧情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死神所采取的是一个For循环,这个For循环只是从头到尾将应该出事的人遍历一次,然后逐个杀掉(在飞机上按照死神的逻辑也是一个一个的杀掉,虽然在我们看起来是一起死亡的),并且在Kill方法的时候,没有返回Kill方法执行是否成功。可以这样来理解,死神轮着板斧砍杀一通,然后不管死活,扭头就走了。这是在灾难必然发生的情况下的最好的模式了,生存下来的人就等于已经被死神忽略了。

    然而,当Alex预感到死神仍然没有放过他们,幸存者仍然在一次次的事故中死掉的时候,他认为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尽量保护更多的幸存者在事故中生存下来。所以,在死神制造事故试图杀死幸存者的时候,Alex也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破坏死神的行动。按照他在这个时候的理解,认为死神是在第二次遍历幸存者。遍历完了之后,仍然能够幸存下来的人,可以继续生存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这样来理解死神的行动:
Begin For循环 逐个遍历事故中所有的人    //这是第一次180航班大爆炸时间
    Kill 当前的人
End For

Begin For循环 逐个遍历事故中的幸存者   //这是死神在尝试杀死幸存者
    MakeKill 当前的人
End For
    我们看到,在上面的程序逻辑中,第一次,死神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就是180号航班爆炸,杀死了大量的人;然后,由于幸存者分散,不在一起,所以死神按照顺序,找到某一个人之后,就使用MakeKill方法,MakeKill首先制造事故,然后再通过事故将幸存者杀死。

    在第二轮的时候,Alex和幸存者从血淋淋的事实中已经意识到,死神确实是在第二遍清除幸存者,所以一方面Alex试图预见并避免死神的行动,另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破坏死神的杀人模式,来达到自救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死神杀人是有顺序的,比如是1、2、3、4这样的顺序,假设Alex成功的救了2,但是3却不幸被杀掉了,这个时候,Alex和他的朋友们就认为死神已经“跳过”了2,所以2将会生存下来。

    事实正如Alex所预料的那样,在1、2、3、4这四个人当中,死神尝试杀死2但失败,结果杀死了3,下一个人是4,而不是2了,2暂时性的生存了下来。

    以上的程序逻辑的问题是,无论死神调用Kill方法,还是MakeKill方法,都没有返回一个是否成功的标志,比如,如果这个人被成功的杀死了,则返回true,如果这个人没有被杀死,则返回false。因此,Alex和他的朋友们仍然有幸存下来的希望。

    但是当第二轮死神杀死大部分剩下的幸存者之后,在影片的最末尾,当第二轮杀戮剩下来的幸存者终于能够在巴黎街头喝酒,为好好活下去而击掌相庆,觥筹交错的时候,死神却正在酝酿他的第三轮杀戮……

    到现在为止,是时候揭开谜底了。是的,结果足以让我们彻底绝望!

    原来,死神用的不是For循环!死神一直在留意是否有幸存者,只要还有一个幸存者,死神就会不断的制造事故,直到在事故中将最后一个幸存者杀死为止!实在是太残忍了!

    所以,揭开谜底的时候,我们发现,死神用的不是For循环,而是While循环!

While 幸存者的数量 > 0
    For 遍历每一个活着的人
       MakeKill 当前的人
    End For
End While

    是的,让我们感到悲伤的是,死神采用的方法是最残忍的方法:
第一条原则就是:只要应该在事故中死去的人还剩下哪怕一个,死神就绝不会放手,直到所有的人都被杀死为止;
第二条原则就是:制造事故,杀死当前的人;
第三条原则就是:如果一个事故能够尽量多的杀死人,那么这个事故优先(180号航班爆炸);
第四条原则就是:如果某一个人在这一轮事故中没有被杀死,那么恭喜他,他在下一轮被干掉的名单里,这一轮跳过他;
第五条原则就是:直到应该死去的人全部都死去,是的,第五条原则等于第一条原则;

    如果有办法把死神领到一个死循环里面的话,那么是不是大家就都有机会了呢?妈的,耗光你的内存,最终让你蓝屏!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黄大炜的《秋天1944》

黄大炜的《秋天1944》






    说起黄大炜,最为人所知的当然是《你把我灌醉》,这首歌当然也不是不喜欢,不过总是感觉太“口水”了:“你把我灌醉,你让我心碎,留下了所有罪,我无力挽回……”。但总是说不上极其喜欢的那种,在华语歌坛,这样的词和曲,算不上是顶尖的,也算不上是最触动人心的。前天(周五,12月11日)一不小心看了一下《康熙来了》,是包括袁惟仁在内的一些歌手的演唱节目,看上去一般,就不停快进;想不到到了最后,是黄大炜的一首歌,名为《秋天1944》。无法形容当时听到的感觉,如果非要找两个字的话,那就是:蒙了。真的是蒙了,这样的震撼,已经是多年未有了,我完全无法形容当时听到这首歌时的震撼和惊喜,也完全无法想象这样一首歌可以出现在华语歌坛,也再次证明了台湾实在是当今流行音乐的执牛耳者。

    翻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新歌,而是十几年前的老歌了,喜欢到不得了,仿佛随着歌者的声音,回到战乱纷飞的1944,历史与现在混杂,真爱与人性交织,昨天和朋友说,罗大佑写不出这样的歌,说完觉得对老罗不住,然后又补了一句:当然黄大炜也写不出罗大佑的歌。事实上,黄大炜的歌声似乎有一种洞悉一切却又超脱其上的悲怆感,并且有严重的西方的色彩,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黄大炜是在美国成长和开始音乐的,怪不得很有西方音乐的感觉。

    歌词如下:

    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不是
    只是被遗忘在世界的一个角落
    要爱只能够向天乞求
    不论是什么年代为什么伤害
    人性随手可卖随手可买
    你希望我陪你回到那一年的上海
    风不断的吹起你眼里的怜爱
    我看著我爱人彷佛看著更爱的人
    提一盏风灯她从少女模样变成妇人
    风永远吹不停 in the fall of forty-four
    我闭上眼去想忍不着声的哭
    第一次我感觉我的无能为力
    天呀如果我能 back in the fall of forty-four
    (back in my motherland)
    forty-four
    有谁看的清有谁可以看的清
    在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感情
    去爱学著去爱别人学著尊重别人
    不管他的地位不管他的语言他的颜色
    我握著你的手回到那一年的上海
    风不断的吹起却吹不断伤害
    我看著我爱人心疼我们更爱的人
    留一盏风灯彷佛看见你流著眼泪

    这两天,几乎只要一停下来,就可以听到黄大炜的这首歌,旋律和歌词不断的在脑海里回旋,实在是太喜欢了!

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

《建国大业》申奥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建国大业》申奥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贵国一向有奥斯卡情结,就像四川省宜宾县国税局白花税务分局局长卢玉敏的处女情结一样,一旦着迷,就天天挂在嘴上,跟他妈祥林嫂一样的德行。贵国这几年申奥的烂片简直是数不胜数,据说连什么《天黑请闭眼》、和《拯救大兵顺溜》都报名了。贵国向来认为量变产生质变,所以以为向美国送30亿双袜子、50万件衬衫就算是完成了大国之路了;所以贵国不断的向米国输送烂片、不断的向米国人抗议,直到把奥斯卡变成金鸡百花奖,连刘晓庆和倪萍赵忠祥都弄个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那个时候贵国的电影人就算是扬眉吐气啦。

    今天各地网媒的头条又说了,咱们的《建国大业》冲击奥斯卡有戏。靠,不知道这帮编辑记者是不是集体脑子进水,以为奥斯卡真是贵国开的、奥斯卡的评委都是贵国脑袋大脖子粗的高官、奥斯卡主席团也有贵党的党委书记吧?且不说贵国的《建国大业》是一个八国演员联军集体进攻中国的超级烂笑话,就拿意识形态来说吧,美国的意识形态是敌视贵主义,并且极力宣传贵主义的恶果。前几年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揭幕典礼上,乔治·布什为不幸死于贵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上亿无辜的民众默哀,并且将贵主义和恐怖主义相提并论。在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下,贵国的《建国大业》能拿奥斯卡的话,那咱们早就连火星都上去了。

    贵国讲究的个人服从集体、拿人不当人、当砖头当钉子当孙子的一贯做法,根本就与奥斯卡的伪人性关怀格格不入,所以你们的《满城都是黄金奶》到了奥斯卡,都把人家给震惊了:这他妈哪是人啊?这不是进了奶牛饲养场了吗?贵国的奥运会开幕式搞得跟朝鲜的10万青年10万兵的《阿里郎》一样,除了每个人都像钉子不像人之外,简直找不出任何缺点。

    咱们媒体大肆宣扬,无非也就是跟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一个道理,咱这是跟美国评委隔海哭诉呢:我们这么爱你们,你们再不给个奖,那说的过去吗?兴许美国干娘一伤心,也会给咱们奖呢。

    贵国的这部《建国大业》,居然主要演员是一堆鬼佬,这当然也更是一个天大笑话——如果说百年以前,八国联军进中国还只不过是骚扰咱们百姓,抢点东西然后撒腿就跑的话,这次可是完全不同了,整个国家高层一堆老外,真是有的笑话看了。尤其是张铁林,哥们说,我入英国国籍就是为了当个更好的中国人,这种逻辑简直已经不能用混蛋来形容了,照张爷这么说,他应该入火星籍,以便可以做个更好的地球人;他应该入黄鼠狼籍,以便可以更好的做个人。不知道张爷同不同意呢?

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宏大和史诗都毁在成龙一个人手里了——《新宿事件》

宏大和史诗都毁在成龙一个人手里了——《新宿事件》

    
    对于演员来说,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像老阿尔·帕西诺就是这种不知进退的家伙,只是为了钞票,就和罗伯特·德尼罗拍出了影史上的超级烂片《正义杀戮》(Righteous Kill),整部电影帕西诺和德尼罗像两个老玻璃一样黏在一起而且废话连篇,完全不顾人家受得了受不了;想当年在《盗火线》里面双雄对决的时候,两个人尽管从来没有在同一个画面出现过,但是仍然是影史上的绝对经典。所以我已经不太相信他们两个在一起或者分别能拍出什么好片子了,有时候想想,演员还是在巅峰时刻息影或者死去要好一点。

    成龙大哥也是明显的不知进退的家伙,《神话》就已经是惨不忍睹了,老的一塌糊涂,还跟金喜善在一块玩跨度几千年的纯情,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

    按理说成龙这么多年来已经捞够了,根本无需再出来演戏了;可是老爷子愣是不服老,非要搞什么“转型”,其实看看成龙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像“中国人该管”之类的就可以知道,这哥们儿不但读书不多,而且脑容量严重不足,太复杂的东西他根本搞不懂,所以演技也就注定与成龙无缘。与其在嘘声中黯然离去,还不如自己知趣,早点消失。

    我相信尔冬升的导演能力和对剧情的把控能力,在《旺角黑夜》中,故事开头,凌厉的音乐突然想起,疲惫的钱嘉乐和方中信坐在台阶上:“想找的找不到,不想见的却撞到正”,两条故事并行展开,时而背道而驰,时而交叉穿梭,整部电影如水银泻地般紧凑而无懈可击,实在是港片的经典之作。可惜的是,黑帮片非常不受内地领导的欢迎——都已经回归了,怎么还可能有黑帮?所以导演要么就像杜琪峰一样,在拍《黑社会》这样的电影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内地市场,从而也就没有任何限制;要么就拍成像刘德华的《兄弟》那样的烂片,扯点黑帮的事情还非要放到97之前。那些极力想进入内地的导演,个个都像被阉割了一样,完全失去了灵性,只剩下一味的献媚和不合时宜的讨好。

    我相信尔冬升关于《新宿事件》的宏大构想是酝酿了很久的,我也真心的希望可以看到一部港式黑帮片的巅峰之作,可惜的是,一方面似乎是需要迎合电影审查制度;而另一方面老成龙又不停的在电影中捣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新宿事件》——而这部电影正好反映出香港导演以及港片的尴尬。

    我想,一定是由于钱的原因,所以才不得不找到英皇和成龙——英皇这些年来实在是拍了无数的烂片、糟蹋了无数的演员,这个公司为了钱可以不惜毁掉剧本导演和演员,所以我从来不相信这个公司可以在电影上留下什么好名声。而正是由于成龙的加入,使得尔冬升将整个剧本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把主角变成了一个正义的化身。我不太相信在原来的剧本中主角会是成龙所扮演的这样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完全是上个世纪的、成龙式的“不作恶”的角色。我相信尔冬升心目中的新宿事件中原本的主角,应该是一个类似“跛豪”式的枭雄,而不是这个成龙式的窝囊废。成龙过多的考虑了自己的明星效应,从而迫使这部电影变成了四不像。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尔冬升太希望这部电影成功,所以请了太多明星;如果说吴彦祖扮演的阿杰还算是可圈可点的话,那么徐静蕾扮演的秀秀和范冰冰扮演的老鸨简直就是毫无用处,没有这两个角色整个影片也没什么损伤。反倒是几个配角,比如林雪扮演的内地偷渡客(上一次在《旺角黑夜》中同样扮演大陆到香港做生意而不择手段的杀手掮客,让人印象深刻);钱嘉乐扮演的不要命捡东西而被成龙救下来,最后却为了钱要杀掉成龙的香港佬都是灵光一闪的好配角。

    尔冬升正当壮年,他仍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拍出更经典和让人回味的影片,而不应该是《新宿事件》这样的噱头,我对尔冬升没有丧失信心,并且期待他拒绝英皇和成龙之后的下一部作品。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二逼电影《暮光之城》

二逼电影《暮光之城》

 

 
   OK,估计很多粉丝会骂街,但还是忍不住要先开骂。

 

    据说《暮光之城》(Twillight)的书卖得极好,于是就拍电影;电影又卖得不错,所以要拍续集——嗯,其实第一集只不过是序曲而已,早就跟《哈里·波波》一样,预先就做好市场分析,而且已经和作者谈好分账。典型的好莱坞风格,Just Business。

 

    先看看无辜的小萝莉在知道吸血小正太的真正身份之后是怎么想的吧:

 

    “我非常肯定三件事情,第一:爱德华是个吸血鬼;第二:爱德华身上有很大一坨东西——虽然我不知道多大,但是可以肯定是很大一坨——想要让我见红(也就是吸血);第三:我爱他。”

 

    跟所有被性欲冲昏了头脑的美利坚二逼小幼齿一样,灵魂被身体支配,只是想着放纵,过几年,她就会习惯被人甩,然后学会吸烟、酗酒、到酒吧买醉,然后不断的碰上其他的混蛋;最后沦落到在好莱坞大道卖笑,期望着一辆车过来,里面坐着李察·基尔——嗯,对,就是《风月俏佳人》里的朱丽叶·罗伯茨做鸡之前的德行。

    前面一半没有一点悬念:小正太想吃小萝莉、小萝莉懵然无知、小萝莉主动玩送上门的游戏、小正太终于忍不住告诉了小萝莉真相——妈的,这种所谓的真相差不多小正太出场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而且最恶心的是小正太原来不是小正太,据说已经三百岁了,三百年来一直在上高二,连高三都没上过,恐怕在吸血鬼里面,小正太算是够弱智的了;三百年以来就一直在玩追高二女生的游戏,小正太从生理到心里都是属于严重不成熟的。后面我们知道有人追捕小萝莉,小正太肾上腺素作祟,当然要舍命救美,最后大团圆结局,小萝莉也没挂,恶人都给干掉了,Game Over。

    这种垃圾电影说它2B(二流、B级)都有点抬举,这部电影在美国大卖,基本上可以看到好莱坞已经没料到什么地步了,无非就是用韩剧的手法拍吸血鬼老掉牙的题材,以后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追美剧,而电影,能让人有感觉的越来越少。不过,我倒是希望吸血小正太的老爹由汤姆·克鲁斯来扮演,这样就可以回味和对比一下当年的经典电影《夜访吸血鬼》;而小萝莉的老爸,如果让布鲁斯·威利扮演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多大的惊喜啊。不过,如果是布鲁斯·威利的话,恐怕老爷子直接动手就把所有的吸血鬼给砍了,最后血淋淋的结尾,也就没有小正太什么事了。

    第一集搞定了对手,但是大家已经看到,小正太的家族因为小萝莉的出现,已经出现了裂缝;另外一个喜欢小正太的吸血鬼(女的)恐怕下一集就要动手了吧?恐怕下一集会出来一个新的老大,然后在女吸血鬼的帮助下,试图瓦解吸血鬼家族吧?然后这一集也提到了什么印度、埃及之类的,再往后,恐怕就是寻根溯源,跟《木乃伊》一样,全球血拼吧。

    这是我对后面几集剧情的预测,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准的;可惜的是小正太这次又只能上到高二为止,可怜他三百年的小脑袋仍然无法只知道追逐高二女生,而不知道成人世界是怎么回事吧?

    对了,吸血小正太长得像漂亮一点的昆丁·塔伦蒂诺。
    
    非常二逼的一部电影。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090805西安飞往上海

090805西安飞往上海

    收到海航的短信,全文如下:

    您于08月04日搭乘HU7807从西安至上海/浦东的飞行记录已采集,新增621金鹏里程待审核。您之前的可用里程为0!欢迎您再次选乘海航航班(海航)

    突然愣住了。

    然后就明白信息系统永远不会代替人。因为它是如此的呆板僵化,连简单的遗忘都学不会。在这段旅程中,我既不在起点,也不在终点。

    是你从此弃用海航,还是我彻底抛弃这个号码呢?不然的话,难道我们还要纠缠在一起吗?

    祝你好运!

    2009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