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和《盲山》:李杨假以时日必成大师
《盲井》和《盲山》的故事梗概早就知道了,但是一直没看是因为觉得太沉重:一个是矿难,一个是拐卖妇女,都挺让人难受的。春节的时候终于看了《盲井》,然后这几天看了《盲山》,感觉李杨实在是拍的太牛了,只要他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成为大师只是迟早的事情——当然,如果像张艺谋之流中途叛变那可就是晚节不保了。我觉得李杨拍电影很能沉得住气,不急于崭露自己的才华,这一点很难得,所以整个故事看下来才非常有意思。像是《盲井》一开始几分钟的场景,就是平常煤矿工人下井、上井的一些简单镜头而已。一开始不知道那两个人是骗子的话,还被他们和受害者的兄弟情深给蒙蔽了,感觉挺温馨的。聊天、随便的一个递水的动作和问候,都显得那么自然,真的好象是亲兄弟一样。而当观众刚开始觉得对话好像有点问题的时候,两个骗子突然将受害者毙命于井底,情节这才突转直下,进入了故事的正题。
《盲井》是一个预先就已经开始知道结局的故事,所以当王宝强扮演的角色出现的时候,大家理所当然的知道王宝强要被两个骗子骗到井底意图害命,只不过要看一下他如何才能脱身而已。王宝强靠自己的天真和善良救了自己,骗子之一——在《我叫刘跃进》中扮演刘跃进的那个演员显然在王宝强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于是处处维护他,想放过他,却又怕同伴不答应,一直在犹豫之中,所以才给了王宝强若干个逃生的机会,包括喝送行酒和给他叫一个小姐等等。王宝强的演出真的是本色演出,甚至我觉得连他怕妓女的那个表演,但是完完全全自己的本色表演,所以才非常出色。
《盲山》同样也是一个预先知道结局的故事,所以看《盲山》的过程和看《盲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只不过王宝强在《盲井》里不用怕两个骗子把他卖了和失身而已。《盲山》一开始所谓的“采草药”的情节一开始,大家就基本上已经知道了这个姑娘必然是要给卖到山区给人家做媳妇的,所以陷入山区一点都不奇怪。买家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也只是一般的贫苦农民而已,靠自己积攒的积蓄以及借来的钱买了一个媳妇,我想这七千块钱已经差不多是他们二三十年的所有能积攒的财富的总和了,所以当白雪梅试图以任何方式逃离的时候,他们会以“保护私有财产”的名义来想尽各种办法不让她逃跑。
和白雪梅一样被卖到这个山村的其他人都有着类似的遭遇,不同的是,她们的大多数人已经在被打、骂并且最终生儿育女之后,选择了认命,于是不再逃跑,而白雪梅则是没有一刻放弃逃跑的机会,一直在找任何一个机会逃走,并且最终成功了。
在《盲山》中,出现了一个黄老师的角色,黄老师就是白雪梅的丈夫的表弟,有全村最高的高中文化,基于对白雪梅大学生身份的羡慕和同情,最终和白雪梅有染。白雪梅一直哀求黄老师能够救自己逃走,而黄老师也一直答应,说有机会就帮她逃走。关于这个人物,在一些评论上说这个人是想帮忙,但是最终无奈,我倒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家伙是个胆小如鼠之辈,从来就没有想过帮助白雪梅逃出山庄,只是想占便宜而已。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当最终这个“黄老师”选择离开山庄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想办法通知白雪梅的家里,从而最终导致了白雪梅在山庄里怀孕并且生下小孩儿。不要说事件败露之后他没有机会找白雪梅要家里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果他确实计划帮白雪梅逃走的话,他有的是时间得到这些信息。
在这个买卖妇女已经成为了习惯的地方,所有的势力都默认买卖妇女的合法性。当白雪梅找到村支书的时候,村支书让她拿出身份证,证明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办法;当白雪梅逃走希望免费搭车的时候,被无情的拒绝;当白雪梅寄希望于邮递员,希望他能将信件带到家里的时候,想不到的确实邮递员从各家收取好处,然后将女人的信交给他们丈夫。当白雪梅第一次逃走上山向一个老人问去镇上的路的时候,老人毫不犹豫的指向镇的方向,而当追来的男人们问的时候,他指路的时候也没有一点犹豫,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人们对这样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感觉,就好象是天底下最正常的事情一样。唯一一个帮助白雪梅的成年人就是一样被卖到这个山庄的另一个女人,在白雪梅的婆婆想追的时候,把衣服丢到了溪水了,然后跟她说:“你的衣服掉到水里了”。
为了逃出生天,白雪梅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和黄老师上床,以及和小卖店的老板上床。对她来说,逃出这个山庄,是她生存下来的唯一的目的,所以当她从小孩儿的嘴里知道邮递员根本没有将信寄出的时候,感觉到彻底的崩溃。邮递员的角色设定简直就是一绝,而最绝的就是,导演李杨真的能忍得住不让邮递员和白雪梅透露任何一点实情,只是无声的从白雪梅手里接过信件,然后找机会交给白雪梅的丈夫。我几次觉得邮递员在接信件的时候,应该会抬起头来说:“你不用浪费时间了,这些信件根本到不了你家人的手里。”,但是如果导演真的这么处理的话,远没有现在这样处理好。如果邮递员跳出来说什么透露剧情的话,那就是小聪明了。
白雪梅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就是一个她信任的小孩儿帮她寄了一封信,就是这封信,最终让白雪梅的父亲和公安人员找到了这里。在这里,孩子象征着未被污染的纯洁,不过我们理所当然的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然要和他的父辈一样,攒钱,从人贩子手里买下一个妇女,然后囚禁她,强迫她为自己生育后代。所以,这里的纯洁反倒更让我们感觉到沉痛。
公安人员被围殴的情节应该是真实的,而公安人员迫不得已的丢下白雪梅仓皇而逃也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公安人员三天后返回,以特种兵的方法在黑夜里突袭然后将女人们救出的情节显然就是绝对不真实的了,这种绝对的不真实使我们意识到,实际上白雪梅并没有改变她的处境,也没有被救出,这是我觉得整个故事最让我感觉到悲痛的地方。是的,她并没有出来,所谓的黑夜侵袭和扬长而去只是痴人呓语而已,所以我认为白雪梅仍然被困顿在那个地方,并且可能她现在已经妥协。救人出来这件事本身只不过是导演的一个非常高明的反讽而已,就像整部电影最后的那一句话一样:
中国公安机关一直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解救出无数倍拐卖的妇女,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我想导演把这句话摆在这里的态度是再明显不过了。
故事被放在了陕西,有很多历史底蕴深重的调子,比如最后一段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苍凉而悠远的唱腔,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的衬托,我们相信这是真的民间小调。如同这里的文化一样,愚昧也源远流长。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补充:需要说的是,我来自农村,我的家里也有这种“买媳妇”的情况,一个我的长辈,现在想起来,当时应该是35岁左右,在贵州买了一个媳妇,人长得非常不错,性格也非常好,第一年的时候也跑了,但是最终男的又将她找回来了。由于我们是平原,所以不可能像山区那样封闭和不开化,我们不是从人贩子手里买媳妇,而是直接到贵州的山区比较偏远的地方,直接到对方的家里,如果双方谈的合适的话,就付钱将女的带回来(当然,这是人家说的,至于实际情况真的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我们那里靠公路和铁路都非常近,如果要跑的话,根本没有任何可能限制女人们逃跑,或者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留下的反倒是感情真的很好的那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