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

对Facebook的一点看法
(Facebook的首页)

Facebook最近实在是太热,Keso 也在推荐Facebook,我的英国朋友Ian(很有点《围城》里面“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的味道)突然有一天给我的Gmail发了一个邀请,希望我去使用一下Facebook。当时我对Facebook的概念还停留在像MySpace这样的交友平台的基础上,以为是和MySpace一样的东西,结果上去注册了之后,发现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Facebook在2007年的5月份宣布,自己不做交友平台了,要做开放平台。允许各种软件在Facebook上运行,并且基于Facebook的架构和用户体系,昨天认真看了一下Facebook的Application的概念,发现确实不错。目前Facebook上已经有将近3000个不同类型的软件,完成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这些概念都是来自用户!十分Web2.0。
关于第三代操作系统,或者说是基于互联网的操作系统,2006年开始热炒,当时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Google身上,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Google已经占领了互联网,下一步,Google是不是开始向微软挑战呢?所以人们都觉得Google下一步一定是要做OS,如果现在在网上搜索Google OS的话,就会发现有N多条记录,甚至有人提供Google OS的下载,当然是Fake版。但是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被称为做基于互联网的操作系统的公司居然不是Google,居然是Facebook。
在Read/Write Web上有一个调查 ,评选全球最好的互联网公司(Web Company),第一位就是Facebook,占34%,而Google占27%,Apple占15%,可见Facebook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
(我正在使用的Facebook应用程序)
我稍微使用了一下Facebook的Application,主要有以下的几个:

  1. 日历:根据我使用的感觉,Facebook提供的日历一点都不比Google Calendar差,甚至有些地方比Google Calendar要好,Ajax技术用的纯熟,所以整个界面的交互非常方便,感觉特别舒服,同样可以共享;
  2. ILike,据说是借助Facebook最成功的案例, 病毒式传播的典型,是关于音乐的,没仔细看;
  3. Docs,类似Google Docs的一个应用,可以多人基于互联网协作编辑文档。关于Doc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有了ThinkFree、Facebook Doc、Google Doc等多个应用,虽然在易用性上目前根本不可能与Microsoft Office套件相提并论,但趋势是文档的网络化已经是必然;
  4. Photos,大概是类似Flickr的一个应用;
  5. My Aquarium就是水族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金鱼,然后看它在里面游来游去,也可以送给朋友;
(我的水族馆,因为要花钱,所以没舍得买,Facebook送了400Coin,留着)

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新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应用程序,Facebook提供一个最简单的模板,可以在这个模板上进行任何扩展。这个模板是基于php的,我不知道Facebook是不是还可以支持其他的编程语言。

Facebook的好处:
  1. 界面简单明了,没有乱七八糟的信息;
  2. 操作极其简单,大量使用了Ajax技术,交互十分方便。Ajax已经成为Web 2.0必用的技术,如果能将其引入到企业内部应用的话,一定也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3. 所有的扩展应用,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共享Facebook这个平台上的所有信息,因此用户不需要再次建立自己的基础库。比如,如果在Facebook上增加一个类似QQ的聊天工具,你的所有的Facebook好友都可以通过一个按键直接进来,不必像从QQ转到MSN那样,到处去问别人的MSN地址,然后再一个一个加入;
  4. 各种信息分类做的挺好,就像各个组织一样,可以加入到某一个分类中;

Facebook的技术实际上目前看起来,还远远达不到“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或者说,至少它没办法让我的台式机启动起来。但是谁知道呢?在基于互联网的年代,操作系统已经成了一个最基本的配置,所以对Facebook这样的公司来说,它不需要真正的启动你的计算机,它只需要在你登录到互联网的时候成为你的所有的应用的集大成者就可以了。但这是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Keso也不知道。

至少有一点可以说,Facebook的插件管理技术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早在很多年之前,WordPress、Drupal、DotNetNuke、Joomla等一系列Open Source的CMS就已经做到了。话说回来,并不是最新的技术才是最吸引人的,Blog是什么新技术呢?Blog之前各种个人网站就已经风起云涌了,为什么Blog仍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是因为Blog将用户面对互联网的最后一条门槛也去掉了,从此用户完全可以不用理会那些纷繁复杂的HMTL和各种脚本,只要用鼠标拖动,就可以生成自己的网站;Youtube是什么新技术呢?凭什么能让Google花16.5亿USD去收购?Youtube做的事情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做到了,就是将媒体文件格式统一,全部统一为Flash,是Flash造就了Youtube,从此用户的桌面上可以不用安装各种各样的解码工具、第三方插件,虽然效果会差一点,但是大部分用户并不在乎;Google Docs、ThinkFree等又是什么新技术呢?无非都是生成Html文件,然后再解析给用户,无非是界面更友好一点并且加入了互联网协作的理念。
是不是新技术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不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理念,并且最大程度的便宜了用户。

但是Facebooke和这些CMS有本质的区别,WordPress等的插件技术还是封闭式的、只针对管理人员的,而Facebook大胆的将其开放出来,面向互联网的每一条狗,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非常大胆。我的应用可以获取Facebook的用户信息,Facebook如何保障这些信息的安全?我的应用的信息如何反馈到Facebook上去?会不会一个恶意软件就可以将整个平台全都干掉,就像病毒侵入桌面电脑一样?有太多东西需要考虑,但是显然,Facebook搞定了。

DNN必须要主机管理员(Host用户,绝对最高权限的用户)才可以管理插件(Modules),连网站管理员(Admin用户)都没有权限;而Facebook所做的,仅仅是把这个权限也交给了任意一个普通用户。

换一个概念,换一个想法,有时候就可以换来整个世界的喝彩。

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

办了健身卡
因为最近实在感觉肚子有点凸起的感觉,再加上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感觉有时候休息不好,精神有时候有点恍惚,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今天去奥林匹克中心办了健身卡,不爽的是,原来还是3个月30次200块钱,现在就变成了300块钱,7月1日正式涨价;不过有好处就是不限任何人使用,可以随时带朋友上去。是时候要好好活动活动了。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FirstLine鼠标情结
用笔记本电脑用的多了,鼠标一般都不太好用,直到几年前,在家乐福买了一款鼠标,是那种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鼠标里面的结构的那种;鼠标的牵引线是可以收缩回来的,在笔记本电脑上用尤其方便,更有一段时间,也接在了台式电脑的延长线上来用,这种鼠标感觉比较精致,移动的手感非常好。对我来说,使用一个东西的手感如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电脑的键盘,如果键盘不好用的话,我就没办法熟练的在电脑上写东西,甚至不想写东西。估计这和古代名家写字的时候必用特贵的名笔有可比之处——当然了,哪怕用了最好的东西,我们写的东西还是没办法拿出手,但是这却丝毫不妨碍我仍然养成挑剔的习惯。

FirstLine的家乐福鼠标好用倒还可以,只不过这个鼠标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坏。因为鼠标的牵引线是非常细非常细的白色小线,所以一不小心鼠标就容易出问题不工作,因为这个已经换了好几个这样的鼠标了。没办法,用其他的鼠标就是没有感觉,找不到感觉就不想干活。正所谓:懒驴上磨屎尿多,是也。
《变形金刚》仅此而已

最近如果你经常上网,又比较关心电影的话,随便溜达溜达,就可以看到到处有新闻转述斯皮尔伯格的话,意思是说我认识迈克尔·贝(Micheal Bay)很多年,这孙子前些年拍的电影什么《勇闯夺命岛》、《珍珠港》、《逃出克隆岛》等所谓鸿篇巨著也就是那么回事,我还真没看上;不过这次拍了一个电影,真是把我给震了,我觉得这孩子哪怕现在立刻嘎嘣就死我面前,也算这孙子没白活一回(“迈克尔·贝为《变形金刚》而生 ”)。虽然跟伯格不是很熟,不过知道也不是一爱乱说话的孩子,不管怎么样,都拿导演的性命说事了,总不会太坏,于是在见完我的客户,请他吃了一条烤鸡腿喝了半瓶啤酒,谈完3000RMB的大单之后,直奔电影院而去——不管怎么样,这次我要看正版,上次金刚大战史前巨鳄看的就是盗版,一边看一边惊呼一边后悔,这次就算什么都看不到,至少也得在特技上过过瘾,这是我最起码的想法。

到电影院坐下之后,就一直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现在电影院可真是的,广告一个接一个,一点都不带停的,也不管人家能不能顶得住,唐僧唱“Only You”的时候悟空不高兴还可以挥老拳打王八蛋的,可是电影院的广告一放起来,真是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分众传媒又搞了个影院矩阵“Online Matrix”,到处挂屏幕的尝到甜头就想老是用这一招,都是这个心理。

闲话少说,终于等到广告放完,电影开始了,上来就是Paramount的动画,是啊,大公司出品的,拍这种东西,没钱行吗?接着后面就出来一个月亮,然后一孩子出来了,马上就有一点点不详的预感:妈的,这不是伯格兄弟开的那家公司吗?果然,Dream Works的名头终于打出来了。靠,怪不得指天骂地拍胸口的说好话呢,原来是你老人家投资拍的。嗨,管他呢,这年头,光酒好也不行,也得讲讲宣传是不是?当明星宣传不是那么管用的时候,老板跳出来跟着一起吆喝也不出奇,等着我的特技大餐吧。

看电影之前就看过一些家伙的博客,在吹这部电影如何如何,又圆了儿时的梦想啦、又唤起尿床的回忆啦,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老实说,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的原因,没能看到多少电视剧和卡通片,所以现在如果说卡通的话,也就是一休和尚还看过几集,不过想起来就算好莱坞再没有题材,也不能把一休和尚给入了美国国籍吧。我看电影跟演员一样,最怕的就是没办法入戏,看《变形金刚》就是,说什么都没办法集中精神将自己融入到那种环境之中,一个哥们儿写的博客说,看完《变形金刚》出来之后看着街上的汽车,就有那种不知道哪一辆突然会变的感觉,这孩子倒是挺入戏的,不过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困难。从一开始的金刚袭击美军基地,到小金刚在空军一号上偷资料,还有好莱坞电影必拍的以小见大、Poor Boy Pretty Girl之类的,这些桥段都已经被老美用到我们闭着眼镜都可以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了,所以如果想用这些情节引人入胜的话,简直跟科幻片差不多,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空军一号上的机器人和最后变成手机偷情报的机器人原来都是Bad Guy,我想导演在让这些机器人行动的时候故意加上各种声音效果、变形效果,是为了让它们看起来更生动,可是我一点都没有生动的感觉,拿肉麻当有趣的感觉倒是有一点,比之《星球大战》的R2D2和另外一个罗罗嗦嗦的机器人差的实在是太多了。擎天柱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这是真正的主角,对于保护人类打败对手这个Project来说,这是名义上和实际上的Team Leader和Project Manager。几个蠢家伙躲在花园那场戏是想在给人幽默的同时让人知道机器人是如何想Protect人类吧,不过怎么看怎么觉得生硬和牵强。

整部电影把美国政府给扯进来使之显得更加大而不当——必须花挺多的笔墨去把更多的人扯进来。国防部长的角色是布拉德·皮特的新岳父演的,以他的实力远可以将这个角色塑造的更好,但是却感觉没什么神采,不要说比《独立日》的总统,就连《独立日》里面曾经做过总统的老师的国防部长也比不上;电脑女专家的出现本来就已经不知所谓了,到最后不知道去哪儿了,一点交代都没有,明显就是多余的人物;女专家的黑姘头的出现纯粹就是为了搞笑,“Good Cop Bad Cop”后面黑哥们儿的突然变怂有点像现在说相声的干的:直接挠你痒痒肉,可还是一点感觉没有。

说到特技,特技是需要对比和环境衬托的,车子变成机器人,机器人变成车子,对我来说真是没什么感觉;而漫天飞舞的霸天虎早在侏罗纪公园就已经习惯了,所以特技上没有特别震撼的感觉。说起震撼,反倒是李安导演的《绿巨人》中,绿巨人在沙漠里飞舞翻腾,用手抓住直升机轮圈的镜头,那才是真的震撼,那才是你从前面一路看下来,觉得无法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镜头,那才是震撼。所以看着一些铁块砸下来、砸垮什么东西,那都是完全可以想到的,有什么对比性、有什么震撼可言呢?

人物的塑造方面,没有一个人物是新鲜的,没有一个人物是能跳出商业片的模式的,而且人物普遍的特点就是不清晰、没交代。那什么女专家前边已经是说过的了,不想再说;小鬼也没有托比·马奎尔的亲和力;小鬼的女朋友也无厘头得很,也就是一胸大无脑的大波妹,没有什么感情的铺垫,突然就疯了一样救大黄蜂;而大黄蜂被人类抓住之后,擎天柱跟窝囊废一样藏着,美名其曰如果要救大黄蜂就得伤害人类,我可是一个人类也不想伤害。结果后来跟威震天打起来,不知道毁了多少建筑物,因此而死的人估计更是不计其数了。既然这么热爱我们人类,能不能跟威震天来一个Deal,找个地方单挑呢?所以,我觉得在大黄蜂被抓的时候,擎天柱不去救他分明就是想让大黄蜂去死,估计是有点私人恩怨在里边,怪不得最后大黄蜂说要跟小鬼一辈子,看来也是看透了这一点。

因为我完全没有变形金刚的情节,所以我看到的完全都是诟病,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凭什么能超过至少还有点人性的《蜘蛛侠3》,用今天看到的黄集伟转述王小峰的话:“变形金刚对我来说,是从默默无闻直接到了身败名裂。”

“《变形金刚》这部电影,是导演迈克尔·贝生而为之的作品,是绝对值得大家进电影院掏钱看的,我可以对你赌咒发誓,如果这部电影不好看的话,迈克尔·贝就是你孙子!”我听到伯格兄弟又在拼命推荐。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如何才能解决Web上传、粘贴图片麻烦的问题
如果在Word里面编辑图片的话,非常方便,用PrtSc键拷贝屏幕,然后直接贴到文章里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网页上这样做还不太可能,目前看到的所有的编辑器,在编辑和上传图片上面都没办法做到Client程序那么方便,所以如果上传图片的话,不但是需要一个一个的上传,而且上传完了之后,调整一下格式也非常麻烦,既然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主要的是解决如何统一存储的问题,由于每个编辑器上传的图片所存储的位置都是由不同的Web应用自己定义的,所以没办法统一制定一个标准。比如,对于某些网站,上传的图片是放在服务器的一个指定目录下的,而对另外一些网站,上传的图片则是放在数据库里面的。总之,编辑器里面引用的只是一个URL而已,并不是实际的图片,所以,如何实现统一的复制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从其他网站引用的图片动不动就不能用了,最恶心的当属傻逼新浪(From三表)和傻逼网易的博客系统,现在如果在你的博客里面引用新浪博客图片的URL的话,就会变成这些傻逼网站自己的LOGO,什么本图片仅限于傻逼新浪和网友交流之类的,要多恶心有多恶心。所以,如果是拷贝过来,但是图片仍然保存在傻逼新浪的话,就免不了受这些王八蛋的限制,傻逼新浪还以为这些图片都是自己原创的呢,不知道这都是网友的功劳。所以,如果从其他网站拷贝图片的话,最好能够在将文本拷贝过来的同时,将图片转由傻逼新浪等网站自动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并且自动更新文章中的URL,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想一想Like.com 不也是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搜索吗?
Google搜索多输入一次密码的问题
之前曾经在Blog里面提到,Google的搜索已经完全绑定了google.cn,虽然我非常不喜欢google.cn,但是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无论在Google工具条里面如何设置,搜索结果都会转由Google.cn提供,这本来也是无所谓的事情,既然为了流量已经绑定了新浪,让所有的国内的Google用户强制访问Google.cn的事情做出来当然也不出奇。我本来也不介意,但是我介意的仍然是如果我在Firefox里面已经登录了Gmail、Reader和任何一个服务,而在Firefox中进行搜索的时候,显示的仍然是未登录的状态,这个我真的很介意。就是说,本来绑定在一起的服务,现在一定要分开,而且已经分开了差不多两个月了,如果我仍然希望Google记录我的搜索历史的话,我必须要在已经登录了Google服务的情况下重新登录一次Google搜索,这是让我无比郁闷和介意的事情。我之所以使用Picasa不使用Flickr,使用Reader不使用其他的RssTools,而且在Blogger国内根本无法访问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使用而不转换到其他的BSP,无非就是为了方便,而现在,Google中国为了自己的流量,却让我如此不方便,让我恶向胆边生,无比厌恶。
之前曾经在我的Blog里面说过这件事情,当然,国内根本无法访问,结果是除了我自己没人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了,GSeeker仍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报道。难道只有我介意吗?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兰州牛肉面涨价,或限价分量减少

在新浪上看到了兰州牛肉面限价,但分量减少的新闻 ,想起不经意之间感觉到的,我住的地方附近的桂林米粉、客家面两家的价格已经在上涨了。大概是三周之前的时候,去客家那家吃面的时候,老板说瘦肉炒面要五块钱,我问,单上写的不是四块钱吗?老板扭扭捏捏的说,肉价现在不是涨了吗?哦,原来是肉价上涨的原因,我说,那我不要瘦肉了,来鸡蛋吧,前几天吃饭的时候一个朋友吃到变质的猪肉,难受了半天。猪肉涨价,质量也难保证了。

限价之后,新闻说,大家明显感觉到分量少了 。新闻说:

回应“限价令”引起的八方质疑,今日,兰州市物价局、质监局、卫生局等五部门召开新闻通报会,继兰州市物价局局长徐希望首次回应发改委质疑之后,兰州市物价局新闻发言人再次强调,牛肉面价格对兰州市民是“民生价格”。

  新闻发言人、兰州市物价局副局长魏立中强调,在兰州,牛肉面是民生的指向标,“牛肉面的价格就是兰州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民生价格”。每当牛肉面价格上涨时,老百姓心里第一反应就是:物价要涨了!

  魏立中说,五部门此次规范牛肉面价格就是要向市民传递一个信号,“政府有能力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价格稳定的关系,也就是给了兰州市民一个保持经济美好前景最有效的定心丸。”

  对于兰州市牛肉面在一年内由二点二元涨至三元(大碗),魏立中称,这是极不正常的价格波动,因为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仅为百分之三点七。

  对于此次限价,通报列出三条理由:从牛肉面成本看,普通牛肉面价格维持在二点五元是有合理利润的;从以前牛肉面经营不分质量、环境、服务水平统一要价的状况看,分级定价是有利于牛肉面产业化进程的;另外,兰州市西固区牛肉面经营者串通涨价,有违价格法规,必须加以制止。

  据悉,兰州牛肉面价格经历了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种价格形式,自二00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起,牛肉面价格正式改为市场调节价,此时价格为一点七元(大碗)。二00三年四月,由于消毒碗的广泛普及,大碗牛肉面价格由二00二年涨价后的二元上涨为二点二元。去年三月,西固区牛肉面馆率先涨价,将大碗牛肉面涨至二点五元,小碗涨至二点三元,至今年三月底,这轮涨价方告结束。今年六月份,西固区部分牛肉面经营者再次挑头,统一涨价零点五元,一时引得舆情哗然。就在这时,兰州五部门联合发出“限价令”。

  作为“限价令”制定者的兰州市工商局,缺席今日的新闻通报会,兰州市牛肉协会也未露面。

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政府当然要干预,但并不是政府干预就是好事情,如同治水一样,单靠堵是不行的,主要还是看如何疏导。肉价都上去了,相关的产业却不能跟着涨价,市场调节作用起不到,商家当然会另想办法在消费者身上找回来,最后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市场决定一切。

Tag(标签)为什么被Google Docs称为“文件夹”?

Tag(标签)的概念差不多是Google最早引入的,早在Gmail发布的时候,就开创性的摒弃了“文件夹”的概念,而将邮件以Tag的形式进行标记,这种方式比文件夹要好很多,文件夹是用来对文档进行归类的,一般的来说,一个文件如果放入了一个文件夹的话,就不能同时放入另外一个文件夹,除非是使用复制的方式,在另外一个文件夹中存放另外一个副本,但是这样又没办法解决数据如何同步的问题。引入标签的好处是,一封邮件(或者是一个对话),如果希望的话,可以为其增加无数个标签,以后可以使用这个标签将所有同类的文章提取出来,类似关键词的概念。所以标签和文件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不知道Google的开发人员是怎么想的,在Google Docs汉化的时候,采用了“文件夹”,而不是“标签”这样的汉化。
文件夹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像是在物理的磁盘上创建了一个真正的文件夹),而标签则是分类、主题词的概念。所以将文件夹和标签混淆起来很容易让用户产生歧义。或者是为了便于让低级用户理解吧,我想。

推荐SlideShare
SlideShare是因为看一个网友的博客《如何做出完美的幻灯片》 才知道的,一见之下很是惊诧了一下,发现这个网站的创意又非常好,国内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站点,国外的互联网创意方面确实是国内不能比拟的,相信不久之后国内应该会有这种类型的网站。
SlideShare主要做的事情就是PowerPoint文档的共享。PowerPoint演示文档在国内主要用于商业的演示,但是在国外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一些,各种类型的活动、婚礼、宴会、报告等,都可以作成PowerPoint文档的格式,来清晰明了的表达主题,比如本年奥斯卡获得最佳纪录片的《不可忽视的真相》 ,整部电影就是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的一个幻灯片,讲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带来的影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人在幻灯片的制作上也比较富有创意,让人可以感觉到专业和美感。
这个网站最主要的一点,是所有的PowerPoint文件都被转换成了Flash的格式,可以随时的在线播放,即使没有安装Office套件也没有关系。上一次,Flash成就了Youtube,YouTube将所有格式的影片都进行了格式转换,提供给用户的是统一的Flash格式,Flash的播放器是完全免费的,所以Flash的格式是最通用的格式,尤其是在注重版权的欧美。让我感到惊奇的是,Flash对PowerPoint的支持竟然如此之好,每一个动画的细节Flash都可以完全的展现,而且没有任何的失真。甚至让你觉得Flash的效果比PowerPoint好多了,Flash果然做的非常好。Flash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早就超越了软件本身了,不少电影已经在用Flash来表达故事情节就说明了这一点。
整个网站全部采用了Ajax的技术,和用户的交互给人的感觉就像是Flickr差不多,舒服极了。

分享你的演示文档,分享你的生活。这是另外一个成功的网站创意。

我收藏了这样的几篇Slide:
《Color of the world》 :展示世界各种奇妙的风景和色彩,优美极了;
《funnyImages》 :各种让你会心一笑的图片;
《web20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ias》 : 讲Web2.0的一些东西;
《Honeymoon Travels Movie Preview》 :一部电影的PowerPoint格式的预告片;
《Schindler: The Documentary》 :大概是辛德勒这个人物的纪录片吧;
《how to download youtube movie》 :一个台湾的哥们儿制作的教程,教授如何从YouTube上把影片拿到自己的硬盘上;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PowerPoint转为Flash的技术在2004年就已经有了,至于是不是SlideShare这家公司所使用的技术,则需要再核实一下。

联想现在大学的很多教室都已经配备了电脑,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制作PowerPoint,如果做校园的网站,将演示课件的共享和下载做成一个内容的话,应该可以算是网站的一个亮点。想一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不同的课程都可以有别人制作的生猛漂亮的Flash课件,如果同一个题目有多个课件的话还可以评分列出名次,学生通过这些课件,可以更好的了解课程的来龙去脉,这简直棒极了。

Flash可以成就YouTube,就一定可以成就SlideShare。








推荐一下ThinkFree
ThinkFree是和Google Docs非常类似的一个产品,该产品也分为Document、SpreadSheet、Presentation三个部分,分别对应Microsoft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产品。看来编辑工具的在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要不然不会同时有这么多的产品推出来,试图取代Office套件。当然,短时间取代Office还是不太可能的,至少对于很多单位来说,Online的Office如何保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不要试图商业化推广,最多只是玩家的万物而已。所以Google开始收购认证公司,试图解决安全的问题,给用户以信心。不过模式的转变是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一代用户的老去的,所以前面的路还长。

ThinkFree的编辑风格比Google Docs要友好很多,看起来更像Office,但是比较麻烦的是ThinkFree的PowerEdit方式采用了Java Runtime Evironment(JRE, Java运行环境),所以如果用户是第一次访问PowerEdit模式的话,将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最少5分钟(国内用户),包括下载和安装JRE、重启浏览器、下载其Java程序。当然,用户如果觉得时间太长的话,也可以不使用PowerEdit,而取代使用QuickEdit模式,QuickEdit和Google Docs的方式非常类似,不使用JRE,速度也快了很多。
(下载JRE的运行程序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拍JVM-Java Visual Machine Java虚拟机的马屁)
(等待真是漫长啊,所以在给Sun做做广告,拍拍Sun程序员的马屁)
(最后,程序无法打开)

我试了几次都无法正常的用PowerEdit模式打开一个文档,但是根据看到的界面,PowerEdit模式确实华丽很多,已经可以看到Office的雏形了。可能是因为国内太慢的原因,或者是JVM访问也需要设置代理?

这种趋势是好的。

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转:斯文扫地 中国工程院增选的种种笑话

作者: 郑在先 2007-07-04 21:47:31

2007年7月3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 评审的候选人名单,果不其然,该名单中令人捧腹之处再次比比皆是,各位专家学者们每两年一次,为了一顶副部级的帽子前仆后继,讨价还价,斯文扫地。笔者也 算是在工程院知道一些内幕消息,且将这好笑之处一一道来。

一批70好几的老头子们还在为此身外之物孜孜不倦的努力,如果说70出头尚且可以理解,但个别75以上的老先生们何苦至此呢?如机械与运载工程 学部的臧克茂都75了,工程管理学部的许庆瑞更是77岁高龄了,73岁半临界状态的也有两人,分别是土木学部的马克俭和化工学部的谢有畅,尤其是马克俭同 志,算是工程院增选运动的常客了,仍为此孜孜不倦,令人扼腕。如果工程院想网开一面,给他们一个最后的安慰的话,何不给这些75岁以上的老人们设个名誉院 士?联想起在 2001年中科院增选结束不久,笔者的导师接待了一位神情落寞的竞争院士失败的老专家,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了,却为了院士的名头哭起来像个孩子,真是可怜 可叹。

工程院果然再次扯起地区、民族平衡的大旗,而且毫不避嫌,早几年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就在最后增选前有意无意的暗示:要偏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这 意思就是说学术和其他贡献可以放到一边,笔者就奇怪了,诺贝尔奖评奖的时候难道会考虑你是不发达地区的学者而偏爱你?院士院士,如果不是以学问和贡献为第 一标准,又何必自称院士?如果要搞民族平衡,何不单设个少数民族学部?于是2001年在领导们的授意下工程院成功地人为制造了第一位藏族院士多吉,此人的 水平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到今年,大概工程院又想人为制造第一个维吾尔族院士,这不,吾守尔 · 斯拉木就pk掉n多牛人进了信息学部第二轮,此人甚至连博士生导师都不是,最高奖项不过是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平有限得很,不知道工程院是不是再想置学 问水平于不顾,再次制造一个民族神话。涉嫌搞地区平衡的还有土木学部的王小东,来自新疆,按他的水平,进第二轮是很奇怪的事情,第一轮被pk掉的很多候选 人都强于他。

信息学部的第二轮,王码的发明人王永民落选,算是一个小亮点,王码五笔算是现在最最落后的中文输入法了,却非要吹成“和印刷术比肩”的重大发 明,最早的专业中文录入人员确实很多使用的王码五笔,师傅传徒弟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仍有不少不熟悉拼音的人使用它。王永民最早发明了王码五笔,的确功不 可灭,但没有技术发展,早就落后了,再凭一项过时的技术选院士实在是个笑话。这位王候选人其实也是个热衷于名誉的主儿,连续多年参选了并落选,偏偏还要把 自己打扮成对院士不屑一顾的样子,且看看2005年河南的这个访谈:《王永民等五人无缘“两院”院士》(链接:http: //ha.people.com.cn/news/2005/08/02/60762.htm),在这里王兄声称:“我没有时间关心院士的事儿”、“我的 名誉太多了,国家级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誉不是我追求的目标,对我来说名誉是个鞭策,是个鼓励,伸手要名誉不是我的习惯”、 “这些年我一直在埋头研究,申报院士的问题一直没有过问”等等,真让人忍俊不禁,幸亏第一轮淘汰了,否则工程院还真成了笑话集中营了。该学部还有位年轻的 老兄邓中翰,这位老兄2005年就参选过一次了,这次还进了第二轮,平心而论,这位老兄搞成了数字图像处理芯片,还是很有功劳的,但如果工程院院士仅仅是 搞成一个芯片就能入选的话这门槛也太低了,虽然工程院的门槛本来也不高,如此说来英特尔公司随便一个program manager都能当工程院院士了,ibm微软也丝毫不逊色。而且这位老兄这些年也颇捞了不少各种名誉,像个在乎虚名的主儿。

农业学部有个搞笑的就是2005年进入信息学部第二轮但最终落选的熊范纶,跑到农业学部摇身一变,居然以农业信息化工程的名义再次进入第二轮, 敢情这工程院的增选不同学部之间还可以窜来窜去,难道学部之间还有水平之差?不过农业学部再次把某位大人物的妹妹排除在第二轮之外还是算是个进步。这位女 士居然以“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混上某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在是个某大的讽刺。农业学部这次中国农业大学有4人同时进入第二轮 pk,真是战况惨烈!

另外,神舟工程可真是能造院士,据不完全统计,神舟工程制造的院士已经有8人之多了,神舟虽然振奋人心,但给每个总师都封一个院士头衔似乎不 妥,而且这次袁家军居然跑到工程管理学部,却不学他的前任戚发韧去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让人比较怀疑背后的猫腻。中科院的大科学工程似乎也想制造一些院士, 比如投资巨万却离真正实用还差的远的east工程总经理万元熙、副总经理翁佩德两人同时参选能源与矿业学部,第二轮翁佩德被拿下,倒是出人意料,翁佩德至 少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过工程院第二轮了。最近九江大桥的倒塌,以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多年没有国际领先的成果的教训,真的得让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在 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这些大工程是否有必要。

在医药工程学部,多位被新语丝揭批过的人物也纷纷过了第二轮,如协和的韩忠朝、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丁健、武大的黄从新和301的付小兵,不过工程 院医药学部向来笑话的多发地,科学院生命学部也毫不例外,比如新语丝多次揭发、名誉扫地的昏教授肖传国居然再次进了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行列,去年被揭发多次 的武大百万年薪生命科学院院长” 舒红兵曾以一篇第9作者的论文骗取国家科技奖,居然也添列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之列,看来两院都是一个德性。这其中最恶劣的还是工程院医药学部的李大鹏,此人 的事迹在王澄医生写给两院院士们的公开信中已经作了公开揭发,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这位李医生的八卦传得很多。王峥涛、王德文和程京进入第二轮也让人 比较失望。唯一让人满意的是王澄医生点名的10名工程院候选人中,第二轮刷掉8人,还算差强人意,刷掉的如山东的丛海波、河北的吴以岭、中医科学院的林 兰、曹洪欣和黄璐琦,浙江的魏克民,河南造假的彭勃,以及一个势力不小的人物-清华罗国安。

参选化工学部得中科院的张立德,他虽是国内较早引入纳米概念的人,但是早在本世纪初就陷入过纳米冰箱的炒作中,他的纳米冰箱一度被骂为假的纳 米,并同美菱电器张巨声一起炒作纳米冰箱销售多少多少台的新闻,大概他也知道本来自己该去中科院试一试,但是知道肯定没戏,就只能来工程院化工学部来搞一 搞。类似的还有中科院化学所的江雷,当初从企业那里得到几亿的投资,但是江雷的paper list看起来倒是好多了。纳米材料自本世纪初炒作至今,已经造成了无数科研泡沫,国内还颇出了几位纳米院士,现在是时候仔细检讨炒作新学科的后果了。

土木学部除了王小东有搞平衡的嫌疑,军方的手也伸进来了,纵观整个第二轮名单,来自军方的人相当不少,就算在和军方关系不甚密切的土木学部也派 出了任辉启、张泽明,还双双进入第二轮,真正有实力的如夏祖讽、时匡等人却纷纷落选。另外,清华的聂建国再次落选,应该是让人满意的结果。

工程管理学部还是笑话太多,第一轮就有无数高官参选,到了第二轮,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居然赫然在列!难道工程管理学部还要再搞出第三位部长院 士?想想国内医疗改革的一塌糊涂以及医药市场的黑暗无序,这位老兄居然敢以“药卫生工程管理”的名义参选,真是人有多大胆啊。高官还有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 育材、中国科协副主席袁家军等,管理学部真的要成为高官俱乐部?最离奇的是,台湾商人尹衍樑居然再次进入参选工程院,更离谱的是还进了第二轮,工程院的意 思是不是大中华地区的巨商大贾们都可以来选管理学部?这样的话霍英东、李嘉诚之流是最有资格的了。

最后,以林一山的一段讲话来结束本文:“前几年,工程院听了有些人建议,想让我当工程院的顾问。我说:我眼睛看不见,没法当。这是真话,另外, 我也知道工程院院士得由他们说了算。实际上,这样的学阀、学霸,你也得罪不了他们;而在他们之间,也互相搞‘交换贸易’。你提我,我提你,互相支持,是一 种"贸易"关系。他们知道内情,我们不知道。如钱正英为什么能当上院士?她先支持某人当上了院士,而这个人后来也因此支持她当,这就是一种贸易关系。另 外,因为钱正英官大,现在流行的观点是:谁官大谁正确。”

Google Docs不能发布到Blogger了?
测试一下Google Docs发布Blogger。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如家”的感觉好极了

“如家”的感觉好极了
上个周五(6月29日)的中午起飞到西安,在起飞前,告诉女朋友,帮我提前订房间,最好是如家或者七天假日之类的廉价酒店,根据别人的介绍,这样的廉租酒店反倒住着非常舒服,比一般的酒店舒服多了。坐机场的大巴到了美伦酒店之后,本来想在美伦酒店问问价格如何,如果合适的话就住下的,结果登记的人挺多,小姐态度一般,于是就决定去如家。女朋友记错了路,以为在高新区,实际上就在美伦酒店的旁边,如果走路的话,估计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而已,估计围着西安兜了半圈,换了两部的士之后,终于找到了如家公寓式酒店,酒店旁边的麦当劳正在装修,走到大堂的时候,保安告诉我们,要去酒店的话,需要到37301房间,到了房间,酒店的工作人员倒是挺热情,说给我们留了最好的房间,但是现在人家还没有搬出,要等着人家退了之后我们才能够入住,想着感觉好像不是太舒服,于是要求看看房间大概的情况,谁知道看了之后两个人都巨满意,于是二话不说落订,然后就出去了。
陪着小姨吃了西安的小吃,然后在西安南门、东门的一阵猛逛,逛的累了,就在小吃街吃烤肉,喝啤酒,和女朋友两个人一共喝了5瓶啤酒,说了无数的知心话,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当我们踉踉跄跄开始往回走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将近一点钟了。到了酒店,敲开工作人员的房间,原来工作人员还在等。到了房间,感觉真是好极了,整个房价的布局、客厅的沙发电视、浴室的洗手池、卧房、厨房和阳台,那种感觉真的是家一样的感觉,感觉太好了。整个房间住下来只要138元,当然,在最后买单的时候才知道,电费是自己掏钱的,但这也没有多少钱。喝酒到了微醉(估计我是深醉,她是微醉),横七竖八的把自己撂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漫不经心的说着话,一边随意的看看电视,房间的灯光无比的柔和和亲切,这种感觉,不就是家的感觉吗?
于是,在7月2号下午从家里回来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仍然选择了如家。如家的居住风格比一般的四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都要亲切的多,没有白的让人觉得惨淡的白床单,没有酒店常有的那种发霉的味道,没有各种电话的骚扰,如家的感觉,真的像在家里一模一样,感觉太舒服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住的这个如家公寓式酒店,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并不是在美国上市的那一个如家,只是老板借用了“如家”这个名字而已,虽然如此,对我们其实毫无影响,因为我们并不关心它的档次有多高,我们关心的只是真正的找到如家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