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男人》
因为慕名已久,所以昨天看了韩国电影《王的男人》,这部电影据说在韩国也是创造了传奇的票房收入。作为一部电影来说,《王的男人》确实是挺不错,讲述了一个纠葛在两个男人中的男人的故事。这个倾国倾城的男人,就是李俊基。 之前并不知道李俊基,也没看过他的任何写真或者是Video。不过,看了《王的男人》之后,实在是惊艳于李俊基的“秀美”,一个男人,居然可以长得这么漂亮,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李俊基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柔之美,实在是让人爱死了,相比之下,其他类似的明星可就差多了。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面也表现阴性之美,但是张国荣的问题就是脸相对比较大,身材不够修长,所以没办法将这种美表现到极致。而李俊基,在我看来,简直是无可挑剔。 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观点,故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比如说像小丑们在市井之间就可以取消皇帝和皇帝的女人、小丑们当着皇帝的面取消他的母亲们,这个在我们等级森严的华夏之邦,这帮家伙们早就被灭了九族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韩国太小,所以他们的等级和律令没有我们这么森严。所以从故事上来说,如果作为一个真实的故事来看的话,就太荒诞;而如果作为一个传说(Legend)的话,就太写实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当然不会在我们的想象中发生。举一个例子,在欧洲中世纪的电影里面,一个平民干掉一个贵族甚至一个国王的情节好像比较常见;而在我们的文化里,除非像是荆轲或者吕四娘那样传说中的刺客,否则接近国王的可能性太小了。 不过说老实话,情节并不重要,只要有李俊基这张俏美的脸,就足够让我撑足120分钟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男色”就差劲了一点,像是最近的《赤壁》,还摆弄梁朝伟、金城武这几颗老葱呢,真是看腻了,已经看到不想看的地步了,所以,真正的“男色”,在韩国,在日本。 说到日本,提一下前几天看的《L改变世界》,这部电影的情节也并不出奇,但是男主角L实在是漂亮,漂亮到让人没话说,弯腰走路、一指禅打键盘的动作也非常有型。故事情节我真不在乎,为了L,我可以再重新看一遍《L改变世界》。
2008年7月27日星期日
2008年7月26日星期六
明星生殖器关你鸟事?
明星生殖器关你鸟事?
因为周末无聊,所以八卦了一下,上网看了李亚鹏打人的片段。关于此事网上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了,门户网站已经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页面,总括李亚鹏从出道到现在的打人事件以及王菲的各种新闻等。我对这个事情真是不太关心,但是网上已经分成各个派系了:有大骂李亚鹏的,如和菜头等;有站出来支持李亚鹏的,如各类明星等,好久没看到明星有这么热闹过了,因为地震和奥运的缘故,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消费过娱乐明星了,现在,李亚鹏挺身站出来给大家娱乐一下,也可以说是为大家紧绷的神经做点贡献。经此事之后,各类娱乐明星想必又要开始惺惺作态了,炒作自己的新闻了。今年不但是国家和人民的多事之秋,也是娱乐圈的多事之秋啊,所以艳照门之后,想要找点正儿八经的好玩的新闻,还真是有点困难。 每到此时,我总是想起香港已故著名音乐人黄霑的一句话:明星生殖器的那些乱七八糟东西,关我鸟事? 不愧是高人,一语道出了整个事情的根源:大家都对明星生殖器感兴趣,表面上却躲躲闪闪,欲盖弥彰;霑叔这句话,即使在若干年之后,让人想起来仍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好意思,霑叔上次说的这句话,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正是王菲天后和谢霆锋闹绯闻的时候。现在,当初的愤青小谢已经心平气和、心如止水,甚至是给数十亿人看到他头戴绿帽也甘之如饴了;可是现在的老李却仍然是火爆脾气,如果要说整个事情中有谁有问题的话,我会觉得是王菲天后的问题:女人是祸水,此话从来不虚。天后跟谁,谁就从小瘪三变成大爆竹,你说是谁的问题呢? 王小峰还写了一篇文章,大概瞄了两眼就关掉了,大致的意思就是有人愿意消费诸如此类。丢,看起来也没什么新意,当然是大家愿意消费,大家愿意对明星的生殖器感兴趣,这已经是由来已久的了,还用说吗?所以当现在我老人家仍然对艳照门念念不忘,时不时的仍会把柏芝的照片拿出来自慰一下,本来以为我国娱乐到了这种地步,应该就是直奔着日本AV的路子去了,以为从此国内的AV产业将会蓬勃兴起,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结果想不到过了半年,又回到这种小杂碎事情上来了,还真是没什么意思,国内的娱乐产业之不求变、不创新和没意思,由此可见一斑。 看了王菲和李亚鹏的素颜,对他们还真是没什么兴趣,不管你是多大的牌,一旦素颜了之后,还真是跟咱们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所以真是搞不清楚咱们狗仔有什么好拍的。我有时候看到杂志上的明星素颜,也会看一下,不过一定不会掏钱买,不明白掏钱买这些杂志的人是什么心理。 娱乐至死,八卦依旧,这些新闻依旧会充斥版面。反正对我来说就当是在路上看到两条狗在交配,有兴趣的时候就瞄两眼甚至无聊上来给一棍子;没兴趣就静悄悄的闪人。最后说一句:什么时候我们的AV产业才能蓬勃发展呢?这个才是我最关心的,毕竟,连人家叫床在说什么都听不懂,实在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2008年7月22日星期二
2008年7月20日星期日
袁剑:奇迹的黄昏
袁剑:奇迹的黄昏
这本书现在正在看,由于和菜头在其博客上推荐,然后到了袁剑的博客上,下载了Word各式的小说;然后又转成了txt格式,存在了手机上。现在已经看到第五章了,第四章《谁在治理中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注定是一本好书,一本大胆的著作,一本深刻剖析中国改革本质的著作。无论如何,先在这里留下一笔,等以后全都看完,再详细的写一些读后感。 好书让人百读不厌!和第一次读完《球状闪电》的感觉竟然有一些类似。
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
吴宇森版《赤壁》败笔连连
吴宇森版《赤壁》败笔连连
吴宇森在美国拍的《变脸》大获成功,而之前的《英雄本色》、《辣手神探》更是吴氏绝对的经典之作,很难想象吴宇森这样的大导演加上金城武、梁朝伟等若干演技派人物居然将《赤壁》弄成这个样子。吴宇森没有问题,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导演;梁朝伟没有问题,刚刚在《色戒》里面又证明了一次根本无需证明的演技;甚至连金城武也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我相信只能是中国这块土壤的问题,为了迎合方方面面的要求,《赤壁》这样一个在三国里面都阳刚之气爆棚的场景,在吴宇森的镜头下居然变成了Gay们调情的场所,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曹操很困难,张丰毅演的还算可以,不过就是档次太低了一点,以为曹操真的就是为了一个小乔发送侵略战争吗?——把大乔至于何地?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极其经典的场面,这个镜头居然没有,实在是不应该——可能吴宇森将之放在下集了,遗憾的是,我不会再去看下集了。 赋《短歌行》的曹操,不可能是一个只用下半身就决定征讨孙刘联盟的人,看看《短歌行》的恢弘: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才是曹操的政治抱负;一统天下,为曹氏子孙创造一个帝国,这是曹操的理想。曹操梦想着成为周公,虽然自己没有做皇帝,但是自己的子孙却世袭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对着美女的照片意淫和手淫,则是你我凡夫俗子的干活。把曹操塑造成这样一个形象,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无论如何“尊刘”,曹操的军事天才、文学天才和指挥天才都没办法遮挡。想想曹操倒履迎许攸、官渡败袁绍、与蔡文姬的惺惺相惜、梦中杀人的阴险狡诈,这是如何复杂的一个人?! 尤勇扮演的刘备还算中规中矩,但是问题就是尤勇太彪悍了,他的形象稍微化妆,演张飞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却让他来演刘备。刘备的是集狡诈和温顺于一体的“世之枭雄”,是一个忠厚于外但胸怀天下的人。我非常认同电视剧《三国演义》(唐国强版)里面刘备的形象,外表忠厚无比,看上去唯唯诺诺,甚至有点七情上面,实际上对事情却有着自己的角度和方法,这才是刘备。 关羽的武功表现的非常不错,唯一一点就是:不要开口说话。一开口,“武圣”的威严一点都没有了,明显中气不足。而且,在《三国演义》里面,你什么时候看过关羽轮着大砍刀乱砍小兵?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古城刀劈蔡阳,哪一个不是名将中的名将?而吴宇森居然让关羽去PK小兵,实在是让关圣蒙羞!关羽于武道,是对“名”的极致追求,所以当得知刘备在西川收了马超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当即写信给刘备,要求和马超PK;所以当刘备称王,将关张赵马黄列为五虎上将的时候,关羽马上表示对黄忠的不满,认为羞与之同为五虎将;所以无论到哪里,关羽的大旗总是“汉寿亭侯 关”。关羽和周瑜只见过一次面,就是周瑜约刘备过江谈破曹之计并想趁机杀掉刘备的时候,关羽凤目微合,手持青龙刀,斜视周郎。所以在长坂坡败退的时候,罗贯中都不忍心让这样一个人物出场,而是让他找公司刘琦借兵。这样的一个关公,竟然给吴宇森弄成了一个整场都在PK小兵的人物,难以理解。 张飞没什么太大问题。周瑜和诸葛亮问题太多了,没法说。 “甘兴”这个人物,当然是指东吴大将“锦帆贼”甘宁甘兴霸,为什么要改成甘兴呢?说起甘宁,这是个在东吴顶尖的人物,武功高强,且足智多谋,曾经以百骑之兵,偷袭曹操几十万的人马,且全身而退,未损一兵一将;曾经杀了东吴另外一位大将凌统的父亲,凌统几次想报仇,最后却在一场战役中为甘宁所救,从此对甘宁俯首帖耳。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甘宁最后应该是大笑之后死在一棵树下的。而这个日本演员中村狮童,只是表现了一个悍匪的“狠”劲,实际上,甘宁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是一个非常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有智谋,所以当赤壁之战曹操派蔡瑁的两个弟弟来卧底的时候,是甘宁一路迷惑他们,给曹操假情报。甘宁并不仅仅是一个悍匪,中村狮童的表现就已经太过了,吴宇森完全可以把“百骑袭曹营”嫁接过来(因为百骑并不是赤壁的场景,而是赤壁之后发生的),表现东吴在强大的曹操面前的无畏。 赵云也不行,胡军仍然是太野蛮。赵云根本上是一个儒将,胡军表现出来像一个恶棍。 说说战斗的场景吧。所有的战争场面,基本上都是在地下完成的,而不是在马上,这个已经让人很不舒服了。按照吴宇森的设计,马在战争中仅仅是一个运输工具,而绝不是战争的一部分。当大家开始打仗的时候,就从马上跳下来,然后PK,PK完了之后,再上马赶路,这严重的打击了我对这部电影的信心。《三国演义》绝对是一个马上战争的时代,战马在战争中有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好的战马在《三国演义》中一再被提起,比如像刘备的的卢、关羽的赤兔。如果大家都变成了步兵作战的话,这根本就不是三国了。导演和演员在这里集体偷懒,战马的作用完全被忽略掉了,所以,到某一个战役,当然变得没有任何气势可言了。赵云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大将五十四员,砍到大旗两面,夺槊三条。这一切,都是在战马上完成的,而且,杀得基本上都是有名有姓的将领。所谓有名有姓,具体在三国里面,是指有自己的将旗。所以基本上大将出马,都有自己的一面大旗,像文聘这类大将,都是有将旗的。赵云干掉的不是几个小兵,而是带着大量兵的大将,如果不是这样,又何能显出常胜将军的威猛呢? 关羽下马耍刀、张飞徒步挥拳,我顶你个肺!实在是让人难顶! 说说用时超长、周瑜和诸葛亮排兵布阵的那一场战斗,实在是无聊之极。曹军都被围了N长时间了,带头的将领才说“不好,我们中埋伏了!”,妈的,这还当将领?早在一个小时之前就应该知道了。而且,中国的兵法是怎么说的?“十而围之”——当自己的兵力十倍于对手的兵力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包围的方式。我顶你个肺!十倍于敌人的时候,周瑜和诸葛亮还用兵做迷宫!不嫌费时间吗?中国古代兵法中精妙无比的阵法就被吴宇森弄成了威廉·华莱士那种粗鄙的苏格兰野人式的人海战术,而且还难看无比,妈的,这不是糟蹋这是什么?而最让我不解的是,既然已经用针法将敌军围住了,为什么关、张、赵、周瑜还要一个人去PK那么多兵呢?这一段的关羽、张飞、甘宁、赵云、周瑜又重新出场简直是无聊透顶,除了把这些大将拉到和小兵一个档次之外,没有丝毫的意义。 难顶,实在是难顶。小乔一开口说话的时候我差点就晕过去。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吴大导到了国内就变成了这个德行,实在是让人难顶到极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
《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
自从读了大刘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之后,对刘慈欣的科幻充满了期待,期待一部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科幻的硬作品。其实《球状闪电》已经算是中国科幻不可多得的力作了,刘慈欣自己能不能超越这部作品,也有待他自己来证明。 《三体》是这样的一个故事:除了人类之外,在离人类不远的另外一个星系上,有另外一种文明。这个文明和人类文明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有三个太阳。由于三体问题,导致他们的文明进展缓慢,他们的文明不断的毁灭,然后又不断的重生,经过了将近200轮文明的探索,他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三体问题是无解的。这就是大刘的第一部《三体》所描述的重点问题。 由于三体问题的无解,因此,三体文明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探索外太空,寻找另外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从而做太空迁移。 在《三体》的第一部中,三体文明已经通过“智子”锁定了人类的基础科学,使人类没办法在基础科学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濒临绝望,200年之后,三体文明的舰队将到达人类,并且灭亡人类。 《三体2:黑暗森林》的故事,就是在三体文明锁定了人类基础科学200年间所发生的故事,人类试图在三体文明到达地球之前,找到解决办法,对抗三体文明。但是,由于智子的存在,使人类对于三体文明是完全透明的,地球对三体文明来说是完全透明的,而唯一不透明的,只有人类的思想。于是,人类制定了“面壁计划”,试图通过三体人所不能了解的人类的思想,来达到对抗三体人的目标。 以上就是《三体2:黑暗森林》这个故事的大概,值得称赞的是,《黑暗森林》仍然延续了刘慈欣的恢宏大气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力,整个作品处处充满了作者精心布置的场景,大多数场景都浓缩了作者对未来的想象,亮点俯拾皆是。而通过几个人物像罗辑、大史、舰长等几个人物将200年的历史整个的串了起来。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等理论也非常不错,而关于“水滴”的描写,也是好到极致、出乎意料到极致,“水滴”一定是中国科幻史上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角色——如果中国可以有真正的科幻电影的话,这个形象一定可以更加名垂千古。可以说,《黑暗森林》这部作品,虽然在我看来,仍然没有超越《球状闪电》,但是刘慈欣的整套宇宙理论已经非常完整的建立起来了。后续的第三部,三体人肯定会登录地球,而地球文明灭亡而衍生出来的宇宙舰队文明如何生存和夺回地球,可能是重点,期待刘慈欣的第三部。 不过,《黑暗森林》也并不是十全十美,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超越《球状闪电》的原因之一。《球状闪电》独立的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物质理论,并且能够完美的自圆其说,关于宏电子、宏原子的理论几乎无懈可击,这是《球状闪电》最大的成功;再辅以人物塑造的生动,整个《球状闪电》简直就是完美了。而《三体2:黑暗森林》有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则没那么让人兴奋了:通过三体人和地球叛军的对话,我们知道三体人是不会“说话”的,他们的思想是可以直接交流的,他们是通过阅读彼此的思想来完成交流的,所以,他们没有“计谋”,没有“诡计”,不知道“想”和“说”到底有什么差别。对他们来说,“想”的事情,就是“说”的事情,不可能“想”而不说。他们的思想是完全透明的,就像是身体上有一个字幕显示器,所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这个字幕显示器上明明白白的显示出来。所以,最终,三体人还是败在了人类的“阴谋诡计”之下。 这个特征的描写给人感觉是非常不好的,不但是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称不上及格。 如果细致推敲的话,如果真的有一个文明是这样的话,可能他们根本没办法达到高等文明。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像“阅读思维”、“没有诡计”这种东西,其实在十几年前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中间就已经有了。皮皮鲁通过309暗室,找到了玻璃人,玻璃人就是直接“读取”别人的思想的。一部科幻作品竟然低级到去暗合一部童话作品,而且是如此没有理论基础的一个想法,这是让我比较难以接受的。整部书的“面壁计划”、“破壁计划”等,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而架构起来的,而这个理论是如此的让人(至少是让我)难以接受,那么,既然连根基都无法相信,搭建于之上的各种其他理论就更难以让人信服了。 所以,这是《三体2:黑暗森林》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 这个重要的情节在第一部作品《三体》里面没有任何暗示,也就是说,作者是到了第二部才临时匆匆想出来的,这个就非常不严谨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在《三体》中,三体人已经建造出了“智子”这样一个完全理想化的物质,不但限制了人类基础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在无时无刻的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举一动,人类的任何反击计划都在三体人的掌握之中。这时候,地球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胜算,该如何反击呢?在《黑暗森林》中,必须要为人类制造哪怕一个优势,让这个优势可以辅助人类去完成对抗三体人的计划。我想,刘慈欣也曾绞尽脑汁的想,但是最终已经是江郎才尽了,所以才有了三体人之间思维透明这样一个概念,并且在这个概念之上构建了整部作品。 『思维透明』这一幻想是非常脆弱,而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以及宇宙社会学的其他猜想,则是非常能让人信服的。所以对我来说,《三体2:黑暗森林》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 希望在《三体3》中,刘慈欣不要再去强化『思维透明』这样一个理论,而能够通过其他的幻想和描写,再构筑一个宏大的作品。
2008年7月8日星期二
袁阔成评书版《三国演义》
袁阔成评书版《三国演义》
几年前就曾经下载过袁阔成的评书版《三国演义》,觉得实在是评书中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混合体,适合各种层次、各种文化水平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听。对于我们穷人来说,小时候都是听着评书长大的,当时最主要的评书就是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然后后来渐渐多起来了,尤其是单田芳讲了很多评书,像是《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五义》等等等等。不过,我觉得单田芳的评书模式化的痕迹太重,人物尤其是反面人物,有点千篇一律,比如像《白眉大侠》,里面的每一个反面人物当出来的时候都是绝世高手,不可一世、超凡脱俗的高人,然后被人家打败之后,马上就变成了穷凶极恶、歇斯底里的小人,哭着喊着要找师父、找前辈,然后再来报仇;而前辈出来之后,又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被打败之后,又哭着喊着去找师父……,这种情节从开始一直延续到《白眉大侠》的最后,所以实在是不好,模式化太严重了。可能也主要是原来的小说本来就内容不够丰富,让评书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三国演义》则就不同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三国》在评书届被誉为“才子书”,三国本身就是一部不得了的名著,所以,对讲三国的演员的要求也就更高。比如说,像一些评书中常见的“套口”,在讲《三国》的时候,就可能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像什么“金盔金甲皂罗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哇呀呀暴跳如雷”等在很多评书里面已经模式化的语言,如果用在三国里面的话,会将三国的档次给拉低,使高文化水平的人对评书没办法接受;而如果太“文”的话,则又容易脱离大众,从而使得稍低文化水平的人听不懂,所以如何将“三国”讲好,实在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很幸运的是,我觉得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讲的非常好,我个人暂时没办法想象如果不是袁阔成,而是单田芳或者刘兰芳或者其他人来讲《三国》会是个什么样子。 单田芳讲《水浒》之类的小说可能会非常出色,因为《水浒》本来就是群英传,一大堆个人主义英雄(也可以说是地皮、光棍)逞个人之勇,用单田芳的表演方式是非常合适的;刘兰芳讲《岳飞传》之类的也非常适合,因为《岳飞传》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实的。而《三国演义》则不然,一方面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地位太高,流传太广;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三国》中有大量的引经据典和宏才雄辩以及大智慧、大计谋,这些要讲清楚,实在是不容易的。 举一个例子,比如像关公义释曹操一段,当曹操兵败华容道的时候,在《三国演义》上,关于曹操、关羽的对话只有这么几句:
(操)即纵马向前,前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旗杆以私废公?”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像上面这几句对话中,就包含了一个春秋之中“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但是在小说里面,只是几个字一带而过而已。但如果在评书里面掠过不讲的话,像这样要掠过的例子,在书中就太多了;而要讲的话,则是另辟一个故事,要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个故事讲清楚,而且不能让大家离开故事的主线。所以,像这样的情况,袁阔成都是先把原著的对话讲出来,然后再用类似旁白的方式来解释清楚历史典故的情况。就算一般看小说的人,都不可能知道《三国》里面所涉及的大量的典故的每一个代表的是什么,于是,袁阔成等于是用评书的形式将《三国》重新梳理和解释了一遍,所以其实袁阔成的解读版也是“才子式”的评书解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书了。 而在其他的经典场面,像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段落,更是将这种文采横溢和旁征博引发挥的淋漓尽致。 所以,袁阔成的评书版《三国演义》是历久弥新,百听不厌。 我曾经想过,在这样一个富媒体的时代,仅仅靠“听”来吸引观众的评书已经式微了,《三国演义》纵算如此经典,但也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听众,没办法吸引现在的年轻人。所以,评书版的《三国演义》,完全可以像央视的快乐驿站,用动画的形式来重新解构小品那样,以袁阔成的评述作为后台背景声音,而配上形象的动画,这样就可以让365集的《三国演义》重放风采了。 这个工作如果有人能做的话,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
没有印象的电影
没有印象的电影
系统上线在即,可是还是有点提不起精神,没有上班的压力之后,就变成每天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了,检讨检讨,一直检讨。最近心情一直不好,今天晚上又有大学同学聚会,唉。 阿尔·帕西诺的《88分钟》早就想看,可惜就是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终于有一天狠下心来看了,直到结尾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早就看过了,但是在过程中却一直不知道,知道最终的对决出现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看过。 不知道是我的失败还是电影的失败,同样的还有若干年之前的《冲出宁静号》,在上网看了《萤火虫》的介绍并且看了若干集的《萤火虫》之后,对《冲出宁静号》大有兴趣,于是下载、看,到了差不多最后的时候,发现,哦,原来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看过了。说实话,《冲出宁静号》被忽略还是有点不可饶恕的,因为电影确实还是拍的不错的,尤其是黑人杀手的角色;但是《88分钟》被忽略就很正常了,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稀松平常,整部电影就看到阿尔·帕西诺的老脸在镜头前晃来晃去,实在是没什么印象。 昨天忍住性子看了丹泽尔·华盛顿的《夺命感应》(Fallen),看到一小半,有灵异现象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应该是看过的一部电影了。印象中深刻的就是恶天使通过人体的接触就可以转到不同的人身上,于是华盛顿看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恶灵,恶灵借由不同的路人向丹泽尔·华盛顿示威的那一段印象非常深刻,看了一会儿,发现果然就是这部电影,之前也看过的,但是就是没办法想起结局如何。最后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是一个环形结构,首尾相接,并且留下悬念,这也是电影出品的年代(1998)常用的手法。 这个年头,印象深刻的电影实在是比较少。
订阅:
博文 (Atom)